本文結合《九民紀要》第32,、33、35條款內容,,匯總
合同不成立,、無效、被撤銷的法律后果,,以及返還財產(chǎn),、折價補償、
損害賠償這三種救濟途徑的適用,。根據(jù)《合同法》58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那么我們看一下《九民紀要》明確了哪些內容,?
《九民紀要》第32條
1,、合同不成立時也可能發(fā)生財產(chǎn)返還和
損害賠償責任問題,故應當參照適用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之規(guī)定處理,。
2,、人民法院依法認定合同無效時,通過合理分配利益來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比如,,在房屋漲價的情況下,開發(fā)商未取得有效的房屋預售許為由,,主動請請求確認合無效,,試圖從合同無效中獲益;又比如在
小產(chǎn)權房因征收而能獲得巨額補償?shù)那闆r下,,一些出賣人就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有關小產(chǎn)權房的買賣無效,其目的均在于試圖通過確認合同無效獲益,。合理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不能使不誠信的當事人從合同無效中獲益。
3,、關于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者被撤銷時,有過錯的一方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性質上屬于締約過失責任,。
《九民紀要》第33條
1,、返還財產(chǎn)
(1)關于財產(chǎn)返還的性質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基于合同發(fā)生的物權變動也喪失了基礎,,自然產(chǎn)生物權回轉的效果,,轉讓人享有的是物權請求權性質的返還原物請求權,只有在原物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情況下,,返還原物請求權才轉變?yōu)椴划數(shù)美埱髾?。物權請求權,權利人享有取回權,,?yōu)先于一般債權人受償,。
(2)關于返還財產(chǎn)的范圍
返還原物的范圍都包括原物和孳息。所不同的是,,善意占有畢竟不同于惡意占有,,為與惡意占有區(qū)別起見,其可以向權利人請求支付因維護該不動產(chǎn)或動產(chǎn)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3)關于在財產(chǎn)增值或者貶值的情況下,,如何返還,?
紀要觀點:要綜合考慮市場因素、受讓人的經(jīng)營或者添附行為與財產(chǎn)增值與貶值的關聯(lián)性,,在當事人合理分配或者分擔損失,。
如,甲以100萬元從乙處購買了一套小產(chǎn)權房,,如果小產(chǎn)權房被征收的話,,可以獲得200萬元的補償。在買賣合同被宣告無效后,,如果簡單地進行雙方返還,,即甲將房子返還乙,而乙將價款返還甲的話,,則乙獲利200 萬元,,而甲則僅獲利100萬元。此處的財產(chǎn)增值就屬于市場因素,,故要將增值的 100 萬元在當事人間合理分配。
2,、關于折價補償問題【案例】
紀要觀點:在標的物滅失的情況下,,如果標的物滅失時當事人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的,,應當將其返還轉讓人,。
(1)還以小產(chǎn)權房的買賣為例,小產(chǎn)權房盡管滅失了,,但不影響當事人獲得200萬元征收補償款的,,此時乙須將100萬元房款返還甲,而甲則須將200萬元補償款返還乙,,雙方互負的債務在100萬元內相互抵消,,對于剩余的100萬元,則在雙方之間分配,,可以考慮彼此分50萬元,。
(2)在標的物轉售他人的情況下,如甲將房屋以100萬元賣給乙,,乙又將其120萬元轉賣給丙,,在甲乙間的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而丙構成善意取得的情況下,,甲只能根據(jù)其與乙簽訂的買賣合同請求返還100萬元房款,。對于出房20元,根據(jù)相同的前述規(guī)則在雙方之間分配
(3)如果乙僅以80萬元將房屋賣給丙,,則甲仍然可以請求乙返還 100 萬元,,但對于不足的20萬元,,同樣也要在雙方之間進行分攤。
《九民紀要》第35條
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者被撤銷的后果包括返還財產(chǎn),、折價補償以及損害賠償。
1,、【返還財產(chǎn),、折價補償】折價補償是返還財產(chǎn)的代替,二者只能擇一行使,,不能同時行使,。返還財產(chǎn)性質上屬于物權請求權,在財產(chǎn)不能返還或者當事人認為沒必要返還時,,則轉化為不當?shù)美埱髾嘈再|的折價補償,。
2、【損害賠償】返還財產(chǎn)或者折價補償不足以彌補損失時,,理論上當事人仍然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但只要返還財產(chǎn)或者折價補償已經(jīng)充分顧及當事人間的利益平衡的話,實踐中就不會有太多的損害賠償?shù)目臻g,。
3,、【實務操作的情況】
一方請求確認合同無效并返還財產(chǎn),另方請求繼續(xù)履行合同,,井未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一旦認定合同無效,則應根據(jù)前述的返還財產(chǎn)或者折價補償確定返還的范圍,。一方提起反訴請求損害賠償?shù)?,考慮到此時的損害賠償責任是締約過失責任而非違約責任,在財產(chǎn)增值的情況下,,因不存在損失,,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返還財產(chǎn)或者折價補償?shù)囊?guī)定在當事人間合理分配收益,同時駁回當事人有關損害賠償?shù)脑V訟請求;
如果財產(chǎn)貶值的,,既可以根據(jù)返還財產(chǎn)或者折價補償規(guī)則,,在當事人間分攤損失,也可以根據(jù)損害情況支持當事人的損害賠償請求,。為避免給當事人以判非所請的錯覺,,以支持其損害賠償請求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