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賠償范圍
1、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
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
(四)造成
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三)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二、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
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yǎng)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有權要求賠償。
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八條: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三、賠償程序
第九條: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三條,、第四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
行政復議或者提起
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第十條: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該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先予賠償,。
第十一條:賠償請求人根據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項賠償要求。
第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
項目和賠償數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進行協(xié)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的,,應當制作賠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的理由。
第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在規(guī)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