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條追蹤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3條第一款: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物權法》第4條規(guī)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由此可見,,公民的房屋及其附屬設施屬于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的基本構成部分,受到憲法,、基本法的明確保護,。
在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活動中,未經依法補償而拆除被征收人的房屋的,,屬于嚴重侵犯了被征收人的財產權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38條第2款:侵害物權,,除承擔
民事責任外,違反
行政管理規(guī)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據(jù)此條規(guī)定,,被征收人可依據(jù)實施拆除行為的主體選擇相應的救濟途徑。
二,、救濟途徑
1,、拆除行為是征收方實施的,可以涉嫌違法行政提起行政訴訟
在征收過程中,,依據(jù)“先補償,,后搬遷”原則,征收方行駛征收權是以與被征收人簽訂補償安置協(xié)議或是依法作出補償決定并且落實補償事項后才可以對房屋進行拆除,。如果被征收人不按照補償安置協(xié)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騰空房屋,,征收方也無權進行強行拆除,只能像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由人民法院采取執(zhí)行措施,。
如果說征收方未與被征收方簽訂補償協(xié)議或者是未作出補償決定的即對房屋實施強拆的,或者說簽訂了補償協(xié)議后被征收人拒不履行搬遷義務,,征收人直接實施強制拆除行為的,,均構成違法行政,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針對上述違法行政行為,,被征收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8條規(guī)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并責令被訴行政機關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
2、拆除行為由征收方以外的其他單位或個人實施的,,以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刑事立案
依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立案追訴:(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因此在征收方以外的其他單位或個人拆除被征收人的房屋的,,可以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與此同時,根據(jù)《刑法》第36條規(guī)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
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jù)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也就是說,,被征收人有權向非法拆除行為主張
損害賠償,。
但是在實際中,公安機關對于拆遷糾紛不處理,、不立案的情形也是屢見不鮮,。那么在公安機關不作為的情況下,被征收人要如何采取行動去維權呢,?
根據(jù)《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一百一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應當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 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起訴期間不受前款規(guī)定的限制,。
因此在遇到公安機關不予立案的情形下,被征收人可以:1,、向上一級公安機關,、同一級檢察機關申請督促立案;2,、針對公安機關的不作為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起行政復議,;3、針對公安機關的不作為向同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