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P2P平臺最合規(guī),?律師協(xié)會告訴你
4月2日,,深圳的律師協(xié)會金融專業(yè)委員會關于這次P2P備案,開了一次內部會議,。
因為在深圳備案,,要求律所和會所出意見書,所以這兩家機構對于平臺的合規(guī)報告,,在備案過程中,,也顯得尤為重要了。
其實之前做互金業(yè)務的律所其實不多,,無非也就法大大,、盈科、華藝、融關這幾家跟平臺比較熟的律所在做,。
但據統(tǒng)計,,深圳大概還有400多家在運營的P2P企業(yè),所以也就有400多個這種業(yè)務,。就算一筆業(yè)務是30萬,,那也是1.2億的業(yè)務規(guī)模。規(guī)模其實挺大的,。
所以在會議上,,大家對于有關文件做了一些解讀的工作。
不代表金融辦,,但律師的法律嗅覺,,比我們大家還是靈敏的多。
我剛好拿到了這份文件的解讀資料,,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主要的內容有這些,有些跟咱們投資人無關的,,我就不分享了,。
Q1:與債權轉讓相關的規(guī)定
A.根據《暫行辦法》第十條第八項規(guī)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從事或者接受委托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yè)務或實現以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托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行為,。
B.根據57號文附件《關于整改驗收過程中部分具體問題的解釋說明》第1點“關于債權轉讓有關問題“中明確:為解決流動性問題,出借人之間低頻次債權轉讓合規(guī),。
C.根據《深圳整改驗收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深圳驗收指引”)以下幾類債轉業(yè)務受到禁止:
(a)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yè)務進行債權轉讓,;
(b)開展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托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
(c)為各類機構(如小貸公司,、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及個人提供債權轉讓業(yè)務,但為解決流動性問題,,在出借人之間進行的低頻次債轉(如設置債轉專區(qū),、核查出借人債轉用途、限制出借人持有債權一定期限等),,且事先向出借人提示流動性風險并經出借人確認的除外,;
(d)網貸機構高管或關聯(lián)人先行放款給借款人,再通過網貸機構將債權轉讓給實際出借人;
(e)以活期,、定期理財產品的形式對接債權轉讓標的,;
(f)開展以出借人所持債權作為(抵)質押進行借款的業(yè)務。
老七解讀:
在出借人之間,、滿足出借人流動性需求,,低頻次債轉是可行的。
這條解釋,,其實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就是平臺的債權轉讓功能,還是傾向保留的,。
所以投資人也不用太擔心投了長標到時候用錢沒有辦法退出,,可以找一些有債權轉讓功能的平臺投資。如果中途有需要用錢,,也可以債權轉讓退出,。
并不是之前說的不允許債權轉讓功能的出現。
如果借款人正?;乜?,則解除抵押。如果借款人無法回款,,則根據抵押情況去處理抵押物,。這里面就跟金融辦要求的直投業(yè)務,會有一個沒有辦法解決的矛盾,。
抵押,,到底抵押給誰呢?錢是平臺的出借人出的,按道理說,,這筆債權,,應該是抵押給出借人的。但出借人又是全國各地的,,總不可能每投一個標,,大家跑到資產端門店那去做個抵押登記吧?
如果不抵押給出借人,那么債權就是不平等的,。出借人提供了資金,,但借款人卻抵押給了平臺,整個業(yè)務邏輯就講不通了,。
我也跟平臺方溝通過這個方案:借款人以信用貸的方式去平臺募集資金,,房或者車抵押到平臺合作的第三方公司。如果借款人不還錢,,那第三方處理后兜底,。
但這里面又衍生出一個問題,,第三方公司實際上跟借款人是沒有資金往來的,因為錢不是從他那出的,。
這樣在處理的過程當中,,法院是不認定這樁業(yè)務成立的。因為沒有資金流水,。所以,,這是個無法化解的難題啊。未來很多車貸或者房貸業(yè)務的平臺,,都要面臨這樣的問題,。
如果按討論結果來看,那么以后平臺的出借人,,得在每個資產端門店,,都找到一個授權委托人,這個授權委托人,,去完成跟借款人的抵押登記,。這樣做,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到債權對等,。
但真要這樣做,,平臺估計會瘋掉。那個委托人也得瘋掉,。
Q3:“自動投標/自動債權轉讓”
模式是否合規(guī)?
研討意見:建議不要設置自動債轉
(1)“自動投標”是各網貸平臺為便于用戶投標,、提高回款利用率,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而推出的“投標工具”,,投資人與平臺之間本質上是一種委托
合同關系,。
“自動投標”屬于深圳市金融辦驗收指引表所述的“在沒有具體
項目的情況下先行歸集資金”以及“將融資項目進行拆分(期限錯配)”的情形。如能夠從投資人處取得充分授權,,且資產端項目能夠和投資人投資期限匹配,,則屬于合規(guī),。
(2)“自動債轉”屬于深圳驗收指引表所述的“網貸機構開展借款人借款期限和出借人投資期限不匹配的借貸撮合或出借人債權轉讓業(yè)務”以及“不得以活期,、定期理財產品的形式對接債權轉讓標的”的情形。但滿足低頻次,,且事先向出借人提示流動性風險并經出借人確認的合規(guī),。
老七解讀:
這里面核心的問題,其實還是自動債轉的問題,。那些什么計劃,、活期類產品,其實都是利用的自動債轉功能在做,。最近很多平臺也在處理這樣的產品,,其實也是擔心從監(jiān)管的角度來說,,這個不合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