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泉與興國縣水利局建設服務
合同糾紛上訴案(審理法院: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案號:(2006)贛民四終字第4號)
----------------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條文義解釋
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之后,,導致合同自始無效,。無效,是指不發(fā)生法律效力,,也就是不發(fā)生訂立合同的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預期的法律效果,。但是,無效并不是不產生任何法律后果,,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也要承擔返還財產、折價補償,、賠償損失的
民事責任,。民法通第六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后,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相應的責任,。本條的規(guī)定與民法通則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本條規(guī)定,,在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情形下,,當事人仍應負如下幾種民事責任:
一、返還財產
適用于已經做出履行的合同,,是指因該合同交付了財產的當事人對已交付給對方的財產享有返還請求權,,而已經接受財產的當事人則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耙蛟摵贤〉玫呢敭a”是指合同成立后,,一方當事人在準備履行和實際履行合同過程中從對方實際得到的財產,包括所交付的財產及其孳息和所交付的費用,。
返還財產可分為兩種情況:(1)單方返還財產,。這種情況主要適用于在當事人一方故意違法的情況,即一方故意違法訂立合同的行為,,其應當將從非故意方取得的財產返還給對方,,而非故意的一方已從故意方取得的財產應當上繳國家。例如,,一方以欺詐的方法與對方訂立了合同,,那么欺詐方就應當單方返還另一方當事人的財產,,而另一方從欺詐方獲得的財產,應當上繳國家,。除此之外,,單方返還還包括以下一種情況,即合同的一方履行了合同,,另一方還沒有履行,,則在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只存在單方返還的情形,。(2)雙方返還財產,。這種情況主要是在合同被撤銷的情況下,雙方當事人對合同被撤銷只是由于一方或者雙方有過錯,,而并非合同違法,,此時雙方均應返還從對方所獲得的財產。比如在因重大誤解而使合同被撤銷情況下,,雙方當事人都應返還財產,。
返還財產的目的,使因合同無效而將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恢復到沒有合同關系之前的狀態(tài),,消除無效合同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在財產關系上所造成的影響,。首先,這不是一種過錯責任,,不要求返還財產的當事人在主觀上具有過錯的因素,。其次,返還財產應當以恢復原狀為原則,,必須恢復到當事人訂立合同前的財產狀況,。即使當事人所取得的財產已經減少甚至不存在了,也仍然要承擔返還責任,。
二,、折價補償
本條中規(guī)定對于“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北緱l規(guī)定了以返還財產為恢復原狀的原則,但是在有的情況下,,財產是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在此種情況下,為了達到恢復原狀的目的,,就應當折價補償對方當事人,。
不能返還,包括事實上不能返還和法律上不能返還兩種情況。事實上不能返還,,如屬于無形財產的專有技術、信息資料等,,即使返還也已經失去其原有的價值,;又如有形財產已經變形、毀損,、滅失等,,不能返還。法律上不能返還,,如財產已經轉讓給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對該財產已經取得了
所有權。沒有必要返還,,主要是指當事人相互協(xié)商,,認為不采用返還財產的方式,對雙方當事人都有利,,因而不必要返還,。
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1)如果當事人接受財產是勞務或者利益在性質上不能恢復原狀的,以當時國家規(guī)定的價格計算,,以錢款還,;沒有國家規(guī)定的價格。以市場價格或同類勞務的報酬標準算,,以錢款返還,。(2)如果一方取得的是使用
知識產權而獲得的利益,由于該知識產權是無形的,,則該方當事人可以折價補償對方當事人,。
3.賠償損失
本條規(guī)定“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后,,一般都會產生
損害賠償的責任,。在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凡是因合同的無效或者被撤銷而給對方當事人造成的損失,,主觀上有故意或者過失的當事人都應當賠償對方的財產損失,。
當雙方在合同無效中都有過錯,并且都有財產或者財產利益的損失時,,可以相互請求賠償,,就相同的損失數(shù)額進行折抵之后,對所余部分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