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師網(wǎng) > 專題 > 行政制度 > 行政救濟 > 正文
一、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行政賠償,,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所承擔的賠償責任。行政賠償責任由以下4大要件構成:
(一)主體要件,。
實施行政侵犯行為的人,,必須是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政機關及行政執(zhí)法人員。具體包括:
(1)行政機關,、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及其行政執(zhí)法人員,;
(2)受行政機關委托執(zhí)行行政職務的管理機構及其人員;
(3)自愿協(xié)助行政事務的人員,。
(二)行為要件,。
行政侵權行為是行政賠償責任最根本的前提要件。行政侵權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必須是執(zhí)行行政職務的行為,。既包括行政主體本身直接做出的職務行為,,也包括行政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組織所做出的履行職務的行為。
(2)必須是在法定的職責范圍內(nèi)行使職權,,違法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
(三)損害事實,。
損害的發(fā)生是行政賠償責任產(chǎn)生的基礎條件。損害包括人身損害與財產(chǎn)損害,。
(1)必須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確實存在的損害。對于某種將來可能發(fā)生也可能未發(fā)生的不確定狀態(tài)的損害,不能請求行政賠償,。
(2)損害必須是直接損害,,不包括間接損害。
(四)因果關系,。
只有當行政機關及其執(zhí)法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與行政相對人的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政機關才承擔賠償責任。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行政機關不承擔賠償責任:
(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行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2)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二,、行政賠償?shù)暮x及范圍
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其賠償范圍是:
(1)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3)毆打或者以其他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
(4)違法使用武器,、警具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
(5)違法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的,;
(6)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7)違法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8)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侵犯財產(chǎn)權造成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行政賠償程序(一)--行政賠償請求程序
受害人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另一種是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由賠償義務機關的上級部門決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判決或裁定,。
(一)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受害人直接提起行政賠償請求的,,必須首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只有在賠償義務機關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shù)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才可以向上一機關申請復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賠償:
(1)爭議雙方對行使職權行為的合法性沒有爭議,但賠償問題達不成協(xié)議;
(2)該侵權行為已經(jīng)被確認為違法或者已經(jīng)被撤銷,、變更,;
(3)該侵權行為已經(jīng)被法院判決違法而撤銷;
(4)該爭議行為的裁決是終局裁決,;
(5)該爭議行為是事實行為,。
(二)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是指請求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賠償要求,。復議機關或者人民法院通常先確認該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然后再決定是否賠償,。
(三)提出賠償請求的限制,。《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請求人根據(jù)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shù)項賠償請求。但是,,如果造成的損害是單一的,,請求人只能就該項損害提出賠償請求,不能因為該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提出賠償請求,。也就是說,,行政賠償?shù)馁r償金數(shù)額以直接損失為限。
(四)提交賠償申請書,。請求人提起行政賠償請求時,,必須遞交賠償申請書。賠償申請書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2)具體的請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3)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上一篇: 行政賠償?shù)那謾嘈袨榉秶?/a>
下一篇: 行政賠償請求途徑有哪些?
加載更多
房產(chǎn)是企業(yè)或個人生產(chǎn)生活中的重大資產(chǎn),,也是在執(zhí)行案件中,被查控的主要對象,。不動產(chǎn)登記簿是不動產(chǎn)物權歸屬和內(nèi)容的依據(jù),,法院執(zhí)行時往往通過查詢登記信息來調(diào)查被執(zhí)行人名下是否有房。然而,,在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