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師網(wǎng) > 專題 > 消費維權 > 消費爭議 > 正文
消費者權益爭議是指在消費領域中,消費者與經(jīng)營者之間因權利義務關系產生的矛盾糾紛,,主要表現(xiàn)為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由于經(jīng)營者不依法履行義務或不適當履行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或消費者對經(jīng)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不滿意,雙方因此而產生的矛盾糾紛,。
一,、消費投訴
經(jīng)營者違法或不適當履行義務,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情況:
1.所提供的商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或不符合有關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
2.對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3.經(jīng)營者侵犯消費者的人身權,,進行侮辱,、誹謗、搜查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
4.經(jīng)營者隱匿或冒用他人的名稱,、標記等使消費者產生誤認;
5.無理拒絕履行國家規(guī)定的義務或雙方約定的義務等,。
二,、消費者求償主體的確定
社會再生產及社會分工決定了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直接、間接與多個經(jīng)營者產生利害關系,,那么,,當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應該向誰要求賠償,即如何確定求償主體呢,?國家為了防止和避免生產者——銷售者之間相互推諉,,逃避法律責任,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及時得到保護,,確定了有利于消費者求償?shù)脑瓌t:
1.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即銷售者有先行賠償消費者損失的法定義務,。如果造成消費者損害的責任在于生產者或中間商,,銷售者在賠償消費者后,有權向責任方追償,。
2.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這一規(guī)定賦予消費者對求償主體的選擇權,同時也強化和固定了銷售者,、生產者的賠償義務。生產者或銷售者在向消費者履行賠償義務后有權向責任者追償,。
3.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直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4.其它情形的賠償主體的確定,,請詳見《消法》第三十條至三十九條。
三,、依法維權的必要途徑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必然也應該要求經(jīng)營者對損害予以賠償或公平地解決爭議,。根據(jù)《消法》第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的途徑主要有五種:
1.雙方協(xié)商和解,;
2.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
3.向行政機關申訴;
4.仲裁機構仲裁,;
5.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
上一篇: 消費者投訴誤區(qū)
加載更多
張某聰明沒用到正地,,鉆營外賣平臺“損賠付”規(guī)則漏洞。2020年8月到2022年5月間,,在美團訂餐以食品安全,、產品質量體驗不好等問題向美團投訴,,要求商家退款。美團平臺多倍賠償712次,,惡意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