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
你說的這個事情屬于土地征用補償糾紛,,我國法律處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復議裁決,、民事訴訟、征地補償協(xié)調,、裁決等方式,,根據(jù)個案的不同特點應當啟動不同的法律程序。
法律依據(jù):《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guī)程》 第十四條
行政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做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做出裁決,,應當出具裁決書,。 裁決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二)爭議的主要事實和理由,; (三)裁決的依據(jù),、理由; (四)根據(jù)行政裁決申請需要裁決的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 (五)告知當事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權利及申請復議期限,、起訴期限,; (六)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名稱、裁決日期并加蓋公章,; 行政裁決規(guī)定的搬遷期限不得少于15天,。
農村土地征用補償標準如下
一、土地補償費
1.征用耕地,、蔬菜地,,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的價格政策,按該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下同)的 六倍計算;
2.征用魚塘,、藕塘,、養(yǎng)殖場、果園,、竹園,、林地等土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五倍計算;
3.征用柴山,、灘地,、水塘、葦塘和其他有收益的非耕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三倍計算;
4.征用宅基地按鄰近耕地的補償標準計算;房屋由建設單位另行征地移遷重建的,,原宅基地不 再給予補償;
5.征用無收益的非耕地,一般不予補償,。
二,、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
1.青苗補償費,一般按一季農作物的產值計算;能收獲的不予補償,。多年生經濟林木,可以移 植的,,由建設單位付給移植費;不能移植的,,由用地單位給予合理補償或作價收購;
2.房屋拆遷,,按房屋結構、面積,、新舊程度,,給予合理補償; 違章建筑物和開始協(xié)商征地后突擊搶栽的樹木、突擊搶建的建筑物,,不予補償;
3.農田水利工程及機電排灌設施,、水井、人工魚塘,、養(yǎng)殖場和電力,、廣播、通訊設施等附著物,, 按照實際情況付給遷移費或補償費,。
三、安置補助費
1.征地前農業(yè)人口人均耕地在一畝以上的被征地單位,,征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征用 前三年平均每畝年產值的三倍;征地前農業(yè)人口人均耕地不滿一畝的被征地單位,,征用每畝耕地安置 補助費以年產值的四倍起算,人均耕地每減少零點一畝,,安置補助費相應增加年產值的一倍,,但最高 不得超過年產值的十倍;
2.征用非耕地安置補助費,按該土地年產值和略低于鄰近耕地的安置補助倍數(shù)計算;
3.征用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地基以及無收益的非耕地,,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四、按照本條規(guī)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 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最高不得超過土地 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倍,。
五、國家建設征用土地支付的各項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除應當屬于個人的附屬物和青苗補償費 付給本人外,,其他費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與有關鄉(xiāng)(鎮(zhèn))村商定處理,用于組織被征地單位發(fā)展生 產,、安排多余勞動力就業(yè)和不能就業(yè)人員的生活補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占用。
六,、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征用土地的補償安置標準和辦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 另行制定。
與你說的這個事情相類似的案例可以參考如下:
互換土地征用后補償費應該給誰
張某和李某系同一村民小組的農戶,,為了方便生產,,雙方經協(xié)商,于2005年簽訂了換田協(xié)議,,約定張某位于大垅底的1.75畝水田與李某位于石子坑的1.75畝水田相互交換,。雙方在換田協(xié)議中注明:以后有轉讓或任何公私變化,各自負責,,概不后悔,。雙方換田后各自依約對所換的田地進行了耕種。
2010年冬,,張某耕種的石子坑田地作為工業(yè)園建設用地被政府部門征用,,征用補償費2萬余元。當村委會發(fā)放補償費時,,張某和李某對該款的歸屬產生爭議,。
張某認為,與李某調換田地多年,,根據(jù)協(xié)議,,補償費應歸自己所有。李某認為,,雙方調換田地未經村小組批準同意因而無效,,石子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載明的使用人仍是李某名字,故補償費應歸自己所有,。
為了方便耕種,,農戶之間在協(xié)商自愿的條件下,互相調換田地進行承包經營,,是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中出現(xiàn)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那么,未經村小組同意即自行調換田地后被政府征收,,補償費該歸誰所有呢?
首先,,互換土地應呈報發(fā)包方備案不是互換土地合同效力的必要要件。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呈報發(fā)包方備案,。但該規(guī)定只是強調備案,,備案是一種行政管理手段,其性質僅僅為公示,,便于管理,,不影響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屬于管理性規(guī)范而不是效力性規(guī)范,。因而,,不能以未經備案為由而否定互換土地協(xié)議的效力。
其次,,互換土地的耕種人已成為實際承包經營權人。從本案當事人簽訂的“各自負責,,概不后悔”的換田協(xié)議來看,,雙方互換田地對各自田地的承包經營權利義務進行調換是長期的。而張某已對所交換的土地實際耕種多年,,其間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因此,互換的田地承包經營主體早已發(fā)生了變化,,并不是原來權利證書上載明的李某,。根據(jù)農村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收益歸承包方所有,。本案的土地補償費相應地應歸現(xiàn)在的耕種人張某所有,。
再次,從有利于維護農村土地流轉的穩(wěn)定性出發(fā),,應確認互換土地的效力,。農戶互換土地,目的是為了方便耕作,,有利于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應得到鼓勵和支持。雖然互換土地的農戶未向村小組提出書面許可申請,,甚至有的未簽訂書面協(xié)議,,也要維護互換土地的協(xié)議效力,否則,,土地流轉不穩(wěn)定將帶來農業(yè)生產秩序的混亂,,同時產生大量農村土地糾紛。
最后,,從合同法的角度看,,合法自愿是訂立合同的一項原則,依法訂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本案當事人訂立互換土地協(xié)議,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合法自愿要求,,合同已經成立,,雙方當事人均應履行協(xié)議約定的義務和享受協(xié)議約定權利,。
展開
收起
2020-03-19 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