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一:
民事責任法律風險
1,、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制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1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如果查明企業(yè)法人有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所列的六種情形之一的,,除企業(yè)法人承擔責任外,還可以根據(jù)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對企業(yè)法定代表人直接給予罰款的處罰;對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由有關部門決定處理;對構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移送公安,、檢察機關?!?br> 2,、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或者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的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0條的規(guī)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21條規(guī)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lián)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guī)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br> 3、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民事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150條規(guī)定,,“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執(zhí)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钡?53條規(guī)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理由二:行政責任法律風險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9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
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財產的;(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br> 2,、在民事執(zhí)行案件中,公司若無力清償債務,債權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限制法定代表人出境,。---連出國都成問題了,。
理由三:刑事責任法律風險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規(guī)定,如果按照罪名計算,,公司法定代表人犯罪主要集中在經濟類犯罪,,其中比較常見可能觸犯的罪名包括:偷稅罪、虛報注冊資本罪,、抽逃出資罪,、虛假出資罪、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非法經營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制造或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罪,、私分國有資產罪、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公司企業(yè)人員行賄罪等等,。
附:公司法定代表人如何防控法律風險
公司法定代表人法律風險主要來自內部,往往由于法定代表人對法律環(huán)境認知不足等原因,,在公司的設立,、出資、管理,、生產,、經營、股權轉讓,、解散,、清算和破產等方面忽視法律因素引起的。因此,,必須從幾個方面防控法律風險,。
(一)加強
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法律風險意識的培育
提高和強化法律風險意識是識別風險、化解風險的前提,。公司法定代表人應當注意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法律風險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應當結合自己公司的行業(yè)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公司實用的
法律法規(guī),,分類,、分層開展法律學習活動,提高自己以及公司職員特別是董事和經營管理骨干的法律素質;開展公司法律事務工作者,、
合同管理人員,、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等人才的培訓工作,提高公司防控法律風險的能力。另外,,在公司日常生產,、經營和重大事件的決策過程中,就相關事項咨詢法律專業(yè)人士,,盡量降低因不懂法或輕視法而帶來的潛在或現(xiàn)成的法律風險,。
(二)建立和完善法律事務工作機制
公司法定代表人應當深入分析公司面臨的法律風險源,通過與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公司各部門,、各崗位的相關職責,做到分工具體,,權責明確,,使法律風險防控成為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起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統(tǒng)一負責,,聘請法律專業(yè)人士牽頭組織,,公司法律事務人員具體實施,有關業(yè)務機構相互配合的法律事務管理工作機制,。
(三)建立和完善公司法律風險防控制度
建立和完善公司法律風險防控制度,,是有效防控法定代表人法律風險的重要內容。公司必須根據(jù)自身參與市場競爭的內外部環(huán)境,,對涉及法律風險的重要事項,,以規(guī)章制度的形式對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補救做出明確規(guī)定,。如建立公司法定代表人異議制度,、建立或完善重大
項目的
法律咨詢制度等。
結語
公司法定代表人要想更好地規(guī)避法律風險,,關鍵是依照法律以及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行事,,盡職盡責地維護公司的利益。公司法定代表人應該有著最基本的法律意識,,明白哪些問題可能涉及到違法甚至犯罪,,哪些行為存在著法律風險,哪些決策需要咨詢法律專業(yè)人士,,避免可能發(fā)生的法律風險,。如此,在出任法定代表人上,,公司老板(大股東,、控股股東)就無須找“替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