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河北省
- 【發(fā)布文號】冀政辦[2002]22號
- 【發(fā)布日期】2002-12-04
- 【生效日期】2002-12-04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
-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guī)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完善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施意見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完善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施意見
(冀政辦[2002]22號)
各設區(qū)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關于完善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zhí)行,。
二○○二年十二月四日
關于完善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管理,促進全省農村義務教育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根據(j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國辦發(fā)〔2002〕28號)精神,,經省政府同意,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1、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全面實現(xiàn)“兩個重大轉變”,,即把發(fā)展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從主要由農民承擔轉變?yōu)橹饕烧袚颜畬r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從以鄉(xiāng)鎮(zhèn)為主轉變?yōu)橐钥h為主,。到2002年年底前,,全省各縣(市、區(qū))都要按“以縣為主”的新管理體制運行,。
2,、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縣級人民政府發(fā)展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h級人民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負有主要責任,,省、市,、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承擔相應責任,。
3、設區(qū)市人民政府的責任:
--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組織協(xié)調與宏觀管理本市農村義務教育,;
--依照國家制定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和省制定的實施辦法,審核上報本市各縣中小學教職工編制,;
--對財力不足,、發(fā)放教職工工資確有困難的縣,通過調整財政體制和增加轉移支付的辦法解決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fā)放問題,;
--對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建設和發(fā)展等工作,安排資金予以扶助,;組織實施教育對口支援,,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助學活動;
--負責本市農村義務教育的督導檢查,。
4,、縣級人民政府對發(fā)展本地農村義務教育負有主要責任:
--負責制定本地基礎教育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統(tǒng)籌抓好農村中小學建設,、管理,、布局調整;
--根據(jù)國家制定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和省制定的實施辦法,,提出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方案,,并根據(jù)省政府核批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核定學校的教職工編制,;
--調整本級財政支出結構,,依法安排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合理安排使用好上級轉移支付資金,,統(tǒng)籌管理城市教育費附加的征收和社會捐資等,;建立起“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建立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財政部門集中管理的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fā)放體制,,確保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統(tǒng)一發(fā)放;
--統(tǒng)籌安排,、保證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多渠道籌措、合理使用中小學校舍建設和危房改造資金,,組織實施農村中小學的新建,、擴建和危房改造;安排資金用于農村中小學的發(fā)展等工作,;
--建立和完善以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為主的教育人事,、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抓好中小學校長,、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農村中小學基本建設保障體制,,抓好學校建設;
--指導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維護學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學秩序,,治理校園周邊環(huán)境,;
--組織實施城鎮(zhèn)學校對口支援貧困鄉(xiāng)村學校工程,組織開展對貧困學生的助學活動,;
--對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有關教育工作和農村中小學辦學情況進行督導評估,。
5、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要依法繼續(xù)履行好相應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責任:
--按照有關規(guī)定積極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支持學校新建、擴建校舍,,補充中小學公用經費,;
--按有關規(guī)定劃撥中小學新建、擴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
--負責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控制學生輟學,認真履行維護學校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學秩序,,治理校園周邊環(huán)境等責任;
--負責改善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教師待遇,。
村民自治組織要繼續(xù)發(fā)揮好在實施農村義務教育中的作用,通過組織村民自愿投工,、投料等方式,,支持農村中小學校舍的維護和修繕。
二,、切實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
6,、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在安排年度財政預算時,,必須依法實現(xiàn)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并逐步提高各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切實建立起穩(wěn)固可靠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全省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后,,各市、縣人民政府要適時調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籌措體制,,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應在財政預算內足額安排,,切實保證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爭逐年有所增長。對因取消農村教育費附加和經批準的教育集資而形成的教育經費缺口,,要從增加的農業(yè)稅收入和上級轉移支付資金中予以安排,。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縣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好對農村義務教育“保工資,、保運轉,、保安全、保發(fā)展”的責任,。
7,、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積極籌措資金,確保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fā)放,。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縣級財政部門集中管理,統(tǒng)一項目,,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發(fā)放。各地要按2001年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工資項目和標準將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總額上劃到縣(實際發(fā)放數(shù)低于國家標準工資的,,按實際發(fā)放數(shù)上劃),,并相應調整縣、鄉(xiāng)財政體制,。到2002年年底前,,各縣(市、區(qū))必須實行縣域范圍內同一工資項目和標準,,同一發(fā)放時間,。不得再出現(xiàn)新的拖欠。
縣級人民政府要按照省人民政府核批的教職工編制和2001年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工資項目和標準,,合理安排本級財力和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將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全額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通過銀行按時足額直接撥入在銀行開設的教職工個人工資賬戶,,邊遠農村地區(qū),,也可由縣級財政部門按月將教職工工資撥付縣教育行政部門發(fā)放。同時,,在安排使用上級的工資性轉移支付資金,、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和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時,要優(yōu)先保證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
省,、市財政部門要逐縣核實財力,,統(tǒng)籌安排財力,對財力不足,、發(fā)放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確有困難的縣,,通過調整財政體制和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工資性轉移支付資金,、合理安排上級下達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工資性轉移支付資金等辦法,,幫助并督促縣級人民政府建立保證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fā)放的運行機制。
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清理歷年拖欠的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并制定計劃,,限期補發(fā)。
8,、確保農村中小學正常運轉所需公用經費,。各地要根據(jù)省財政廳、省教育廳制定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標準定額,,結合當?shù)貙嶋H,,確保足額落實,并做到逐年有所增長,。到2005年,,全省中小學包括學雜費和財政預算內公用經費在內的生均公用經費要努力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資金來源除按規(guī)定向學生收取的雜費外,,其余部分由縣,、鄉(xiāng)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安排。
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收費的監(jiān)管,。農村中小學收取的雜費是公用經費的重要來源,,要全部用于公用經費開支,任何部門和單位都不得用于教職工工資,、津貼,、福利、基建等開支,,不得用于平衡財政預算,,不得從中提取任何性質的調節(jié)基金。農村中小學雜費,,按預算外資金管理規(guī)定,,由學校收取、學校管理,、學校使用,。農村中小學要規(guī)范財務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學校所在地的財政,、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校收費和使用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實行“一費制”的貧困縣,因實行“一費制”而形成的中小學公用經費缺口,,要按省人民政府核定的公用經費標準定額,,在上級人民政府的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
農村中小學要嚴格執(zhí)行省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義向學生收取規(guī)定項目以外的費用或擅自提高收費標準,。
9、確保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經費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定期勘查,、鑒定危房制度和危房改造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健全省,、市、縣,、鄉(xiāng)共同籌措危房改造資金的機制,。縣級人民政府要將新增危房的改造列入本級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多渠道籌措經費,,確保及時消除新增危房。按照有關規(guī)定,,市和縣級人民政府要設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要積極籌措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資金,,省人民政府通過專項補助重點扶助貧困地區(qū)的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基本消除現(xiàn)有農村中小學危房。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后,,可以通過村民自愿提供勞務等方式,,支持農村中小學校舍的維護和修繕。
縣級人民政府要將農村中小學新建擴建項目列入本地基礎設施建設規(guī)劃,,市,、縣、鄉(xiāng)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籌措學校建設發(fā)展資金,,用于學校的新建擴建,、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購置、教師進修學校建設和師資培訓,、現(xiàn)代教育技術裝備,,以及圖書館(室)和信息技術、外語、體育,、藝術,、勞動技術等教育設施建設,保障農村中小學建設和發(fā)展的順利進行,。
10,、積極穩(wěn)妥地清理和解決“普九”債務問題。償還“普九”欠債的責任要由舉辦學校的縣,、鄉(xiāng)人民政府承擔,,決不能以任何形式將還債責任推給學校??h,、鄉(xiāng)人民政府要認真清理核實“普九”欠債的債權、債務情況,,按照“分級審核,、核準數(shù)額、分清責任,、逐步解決”的原則,,由縣、鄉(xiāng)財政投入,、社會捐助等多種途徑籌集資金,,逐步予以償還。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做好穩(wěn)定工作,,要依法制止債權單位和個人因追索債務而強迫學校停課,、將師生逐出校園及其他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行為;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查處,。今后,農村中小學新建擴建校舍要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不得再搞舉債建設,。
11、積極組織實施學校對口支援,,開展經常性助學活動,。各級人民政府要認真抓好城市市區(qū)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對貧困地區(qū)的對口幫扶工作,積極倡導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對口幫扶貧困地區(qū)中小學,積極組織實施“大中城市學校對口支援本地貧困地區(qū)學校工程”,。組織城市學校優(yōu)秀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掛職任教和為農村學校培訓校長,、教師,,給予辦學資金方面的支持,積極幫助貧困地區(qū)發(fā)展現(xiàn)代遠程教育和電化教育,。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對口支援捐贈中心,,接受社會各界對教育的經常性捐助。各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主管科(室),,有關科(室)分工負責,落實管理責任,,確保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制度化,。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助學制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大力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助學活動,,籌集資金重點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學。
三,、完善人事編制管理制度,,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
12、加強中小學編制管理,。省機構編制部門要會同教育,、財政部門,根據(jù)國家下達的編制標準,,結合全省基礎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實際,研究制定全省中小學編制核定和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h級人民政府根據(jù)省制定的實施辦法,提出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核批,。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應根據(jù)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生源變化和學校布局調整等情況定期調整,,實行動態(tài)管理,。
縣級機構編制部門要會同教育、財政部門嚴格控制中小學領導職數(shù),、內設機構和教職工編制總量,。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具體分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并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備案,;分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時,,要合理調控中小學班額和班級數(shù),科學確定教師工作量,按規(guī)定比例確定職員,、教學輔助人員,、工勤人員的數(shù)量。在保證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壓縮非教學人員編制,。
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變相占用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堅決清理各類“在編不在崗”人員,,對占用學校編制而不在學校工作的人員,,要限期與學校脫離關系,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為其支付工資,;中小學不得超編聘用人員,,不得使用編外人員頂編在崗工作。要積極穩(wěn)妥地做好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分流工作,,在重新核定編制時,,可參照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分流政策,由市,、縣人民政府結合當?shù)貙嶋H研究實施,。
13、加強中小學人事管理,??h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履行對中小學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yǎng)培訓、調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職能,。中小學教師跨縣調動和進出教育系統(tǒng)須按管理權限報人事部門審批,。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工作,在人事(職改)部門的統(tǒng)一管理下進行,,由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管理權限組織實施,。鄉(xiāng)(鎮(zhèn))、村無權聘任農村中小學教職工,。農村中小學校長的選拔,、任用、培訓,、考核,、交流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歸口管理。逐步實行農村中小學校長公開選拔,,競爭上崗,。
調整和完善鄉(xiāng)(鎮(zhèn))教育管理工作,。今后,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不設專門的教育管理機構,。實行鄉(xiāng)(鎮(zhèn))長直接負責,,中心學校(總校)校長具體管理的體制。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總校)校長協(xié)助鄉(xiāng)(鎮(zhèn))長管理本地教育事務和教育教學業(yè)務,。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總校)受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直接領導,,校長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任用和聘任。鄉(xiāng)(鎮(zhèn))范圍內的中小學教育教學業(yè)務管理,、經費管理,、教師調動、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等工作,,由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總校)校長具體負責,。
14、全面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嚴格教師任職資格條件,,對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要及時調整出教師隊伍,完善優(yōu)惠政策和約束機制,,鼓勵城鎮(zhèn)中小學教師向農村學校合理流動,,積極吸引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逐步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師素質和能力的均衡發(fā)展,。積極推行教師聘任制度,,實行按需設崗、公開招聘,、擇優(yōu)聘任,、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教師任用新機制。各級教育,、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教師職業(yè)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妥善安置落聘人員,。
四,、加強領導,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持續(xù)健康發(fā)展15,、嚴格實行市,、縣、鄉(xiāng)領導責任制,。落實農村義務教育新管理體制,,實行政府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機制。市長,、縣(市,、區(qū))長、鄉(xiāng)(鎮(zhèn))長是本區(qū)域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真正做到思想認識,、領導責任、工作措施和經費投入“四到位”,。各級財政,、計劃、教育,、人事,、機構編制等部門要密切協(xié)作,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同志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采取有效措施,,積極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切實履行好領導、推動本地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的責任,,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fā)展,。
16、建立健全監(jiān)督檢查制度,。各市,、縣人民政府要明確目標和責任,制定具體工作措施,,積極落實本實施意見的各項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每年要向上級人民政府專題報告一次農村義務教育工作情況,上級政府要加強對下級政府的督導檢查,。從2002年起,,省將在每年年底前向社會公布各縣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fā)放情況。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fā)放情況的監(jiān)管與督查,。各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要將“以縣為主”管理體制落實情況及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情況作為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經常開展專項督導檢查,。
17,、建立健全表彰獎勵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負責同志對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負有領導責任,。對積極落實農村義務教育新管理體制,,按時完成目標任務,成績突出的,,上級人民政府要予以表彰,。對擠占、挪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拖欠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的縣(市,、區(qū)),一經查實,,要堅決停止轉移支付,、扣回轉移支付資金,并嚴肅追究當?shù)卣饕I導人的責任,;凡拖欠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的縣(市,、區(qū)),不得用財政性資金上新的建設項目,,不準蓋辦公樓,、買轎車,不準領導干部出國,,違者要嚴肅追究領導責任,;對不及時修繕危房或疏于管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違反編制管理規(guī)定,、超編制招聘人員的,,要依照有關規(guī)定,追究當?shù)仡I導和直接管理者的責任,。
收藏
分享
“好律師網(wǎng)”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生的風險及責任,。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xié)會發(fā)布網(wǎng)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