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拘傳的概念
拘傳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強制其到案接受訊問的一種強制措施,。拘傳是中國刑事訴訟強制措施體系中強制力最輕的一種,,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均有權決定適用,。拘傳時必須向被拘傳人出示拘傳票,強制被傳喚人到指定的地點接受詢問,。拘傳的目的是強制就訊,,而不是強制待偵、待訴,、待審,,因此拘傳沒有羈押的效力,在訊問后,,應當將被拘傳人立即放回,。
二、拘傳的適用
(一)適用的主體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有權決定適用拘傳的機關包括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其他行使偵查權的機關也有權適用拘傳,如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wèi)部門等,。
(二)適用的對象
拘傳作為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只能適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自訴人、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以及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訴訟參與人不能適用,。
三、拘傳適用的程序
(一)案件的經辦人填寫呈請拘傳報告書,,經本部門負責人審核后,,由公安機關負責人、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人民法院院長批準,,簽發(fā)拘傳證。
(二)拘傳應當在被拘傳人所在的市,、縣內的地點進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單位,、戶籍地與居住地不在同一市,、縣的,拘傳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單位所在的市,、縣進行;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戶籍地或者居住地所在的市,、縣內進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本轄區(qū)以外拘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應當通知當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當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協(xié)助,。
(三)執(zhí)行拘傳的公安司法人員不得少于2人。拘傳時,,應當向被拘傳人出示拘傳證,,并責令其在拘傳證上簽名(蓋章)、按指印,。對于抗拒拘傳的,,可以使用戒具,強制其到案,。
(四)被拘傳人到案后,,應當責令其在拘傳證上填寫到案時間。然后應當立即進行訊問,,訊問結束后,,應當由其在拘傳證上填寫訊問結束時間。被拘傳人拒絕填寫的,,公安司法人員應當在拘傳證上注明,。
(五)訊問結束后,如果被拘傳人符合其他強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的條件,,應當依法采取其他強制措施。如果不需要采取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將其放回,,恢復其人身自由。
(六)一次拘傳的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不得以連續(xù)拘傳的形式變相關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據辦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多次拘傳,,但是對于兩次拘傳之間的時間間隔問題,法律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我們認為,,為了防止以連續(xù)拘傳的方式變相羈押被拘傳人,保證被拘傳人有一定的正常的生活和休息時間,,兩次拘傳之間的時間應以不少于12小時為宜,。
(七)需要對被拘傳人變更為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在拘傳期間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拘傳時限屆滿仍不能作出批準決定的,,應當立即結束拘傳,。
下一篇: 合議庭的組成和職責
加載更多
關于司法賠償案件案由的規(guī)定(202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83次會議通過,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為正確適用法律,,統(tǒng)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法律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