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爆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覆蓋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施行嚴格措施,,防控防治疫情,。從法律角度觀察,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不可避免地會作為一種法律事實引起權利義務關系的變化,,對社會各個方面,,尤其是對企業(yè)產生較大影響,企業(yè)運營和
合同履行必然會因全國各地陸續(xù)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而受到影響
一,、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合同履行障礙和
訴訟的法律分析
因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合同履行障礙問題,,在我國法律實務中已有先例。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的《關于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zhí)行工作的通知》(法〔2003〕72號),即可將“非典”疫情引起的合同履行障礙依照情勢變更及不可抗力處理,。
(一)新冠肺炎疫情原則上可構成不可抗力
從目前來看,,疫情的爆發(fā)超出各方預期,對個體來講具有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特性,,參考“非典”疫情期間的司法實踐,認定新冠肺炎疫情屬于不可抗力具有正當性,。當事人因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落空的,,可以通知方式解除合同。在自身義務之履行與疫情具有因果關系的前提下,,當事人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
民事責任,。
(二)新冠肺炎疫情能否適用情勢變更需要個案判斷
新冠肺炎疫情原則上可構成不可抗力,但在當事人個案中無法主張不可抗力抗辯的情況下,,具有適用情勢變更的可能性,。如果個案中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合同基礎條件發(fā)生變化,雖不至于無法履行,,但履行會導致結果明顯不公,,則當事人可以主張情勢變更抗辯。當然,,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展有一個漸變的過程,,情勢變更與商業(yè)風險在是否具有可預見性上具有區(qū)別,,對于長期以來價格波動較大的標的,更要在個案中慎重判斷,。
二,、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合同履行障礙和
訴訟的具體表現(xiàn)
(一)合同訴訟時效
關于疫情期間當事人因系肺炎患者、疑似肺炎患者或者被隔離對象等因素不能及時行使請求權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四條之規(guī)定,,在訴訟時效期間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在本次疫情事件構成不可抗力的情形下,,當事人可以舉證證明因疫情影響而導致其自身不能及時行使請求權的具體情形,,進而請求訴訟時效中止。
(二)融資借貸類合同
融資借貸類合同的主要義務為“金錢給付”,,新冠肺炎疫情與合同履行之“金錢給付”之間無法建立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因此,通說認為,,該類合同無法主張不可抗力之抗辯,。當然,無法否認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會對企業(yè)資金鏈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企業(yè)可積極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協(xié)商工作,降低違約風險,,亦可以作為向人民法院申請酌減違約責任的影響因素,。
(三)貨物、服務交付類合同
對于買賣合同因疫情影響或者防控措施客觀引發(fā)的,,導致賣方不能向買方按時交付的,,可以適用不可抗力,減免遲延履行責任或解除合同,。因疫情或防控措施導致成本增加的,,可以考慮適用情勢變更。但要考慮訂立合同時是否已有相當預見,、防控措施的影響程度,、影響期限。當事人在合同中對此有明確約定的按約定處理,,但也應積極協(xié)商解決或以通知方式解除合同,,避免各方損失擴大。
對于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而導致“服務交付”產生實質障礙的旅游合同,,確因疫情影響或防控措施導致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影響旅游行程的,,可以協(xié)商改期,;協(xié)商不成,可以適用不可抗力請求解除合同,,退還已付定金,。對于所處地區(qū)受疫情影響較小,并不導致合同客觀無法履行,,但因訂立合同的基礎條件發(fā)生無法預見的重大變化,,繼續(xù)履行明顯不公平的,可以主張適用情勢變更,。
對于交通運輸合同確因疫情影響或防控措施,,直接導致不能完成運輸任務的,可以延期運送,。但應及時通知相對方,,并對運輸物采取保管措施。如運輸物易腐,、變質的,,可采取緊急措施。旅客退票或改簽的,,可以要求承運人免除手續(xù)費用,。
(四)樓宇、廠房租賃合同
企業(yè)作為承租人要求減免租金的,,要具體分析,。對于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止運營的樓宇,因承租方無法繼續(xù)使用場地,,可以主張不可抗力抗辯,,視情況減免租金。對于絕大多數(shù)仍在運營的樓宇,,租賃合同客觀不存在法律上的履行障礙,,無法進行不可抗力抗辯。但若承租人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重大,,也可在訴訟中請求人民法院基于公平原則予以酌情減免,。此外,企業(yè)在提供產品,、履行服務過程中,,也會大量涉及租賃合同。如春節(jié)期間的廟會等民俗活動,,不少中小企業(yè)會租賃場地進行經營,。因春節(jié)期間相關活動無法進行,自然可適用不可抗力予以解除。若形成“合同僵局”,,繼續(xù)履行合同顯失公平的,,企業(yè)亦可依據《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48條予以訴訟解除。
(五)建設工程合同,、裝修
施工合同因疫情影響或防控措施直接導致不能施工的,,可以適用不可抗力,工期順延,。導致承包人停工費用損失,,由發(fā)包人和承包人協(xié)商合理分擔。因疫情導致人工費用,、材料價格上漲的,,對合同履行構成較大影響顯失公平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調整工程價款,。但當事人合同有明確約定的除外,。
(六)
勞動合同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
勞動關系問題的通知》,當事人因受疫情影響不能在法定仲裁時效期間申請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
法律規(guī)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yè)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yè)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但對一般企業(yè)而言,,口罩并不是單位必須要提供的勞動防護用品,。所以員工不能以單位不提供口罩為由,拒絕上班,。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感染場所較多,,很難認定感染一定是發(fā)生在單位,工傷的判定標準應該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受到的傷害屬于工傷,。對于在上下班途中感染疫情不應該做類比推理,即上下班途中感染新冠肺炎時不屬于工傷,。
疫情期間,,單位安排職工在家工作,不得降薪,,但可以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適度降低績效工資,。因疫情影響,企業(yè)可能會面臨一些困境,,自愿協(xié)商一致降薪合法,,但強制通知決定員工集體降薪的不合法。
(七)企業(yè)破產
對主營業(yè)務良好且疫情發(fā)生前資金流正常,但僅因疫情影響造成短期資金困難而不能清償?shù)狡趥鶆盏钠髽I(yè),,若債權人申請破產的,,人民法院應嚴格審慎把握破產原因認定,一般不予認定其具備破產原因,,不應受理企業(yè)破產申請,。疫情防控期間,現(xiàn)場債權申報工作暫停,,破產企業(yè)的債權人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等電子信息方式向管理人申報債權。如因疫情原因暫無法收集申報債權所需證據材料的,,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向管理人申請延期提交,。
(八)
知識產權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下發(fā)通知,,對因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辦理相關手續(xù)導致權利喪失的處理作出規(guī)定。當事人可在疫情結束后,,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規(guī)定辦理相應手續(xù),,申請恢復權利。權利恢復后,,當事人可繼續(xù)以該權利為事實依據作相應訴訟主張,。
(九)散布謠言
疫情防控期間,針對某特定對象,,在網絡等公開場合散布涉疫情謠言,,主觀上存在過錯,行為具有違法性,、公開性,,在一定范圍內可能會對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造成一定程度的降低,構成對其名譽權的侵害,。受害人可要求散布謠言者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侵權責任。若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關于對合同主體應對新冠狀肺炎
疫情的建議
1,、檢視合同約定和法律規(guī)范。合同、法律是處理民商事合同法律事務和糾紛的基本依據,,盡快檢視合同約定和法律規(guī)范,,有助于及早判斷自身享有的權利和面臨的法律風險,有利于及早確定應對疫情影響的方案措施,,從而贏得主動,。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如果當事人對不可抗力,、情勢變更的定義,、法律后果、責任分擔等作出約定,,一般應優(yōu)先適用當事人約定,。如果合同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則應適用法律規(guī)定,;涉外合同可能適用國際公約或其他法域的法律,,應當注意研判確定準據法及其內容。
2,、及時通知對方當事人并進行溝通協(xié)商,。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合同履行困難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及時將疫情及其造成的合同履行困難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也防范自身對損失擴大的賠償責任。如欲通過不可抗力制度尋求救濟,,應當及時向對方提供疫情、防控措施及其造成合同履行困難的證明,。如欲通過情勢變更制度尋求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應當及時向對方提出重新協(xié)商請求,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對于非受疫情影響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及時與對方溝通了解合同履行情況,以便盡早采取應對措施,。
3,、采取適當減損措施,防止損失擴大,。無論是受到疫情影響的一方,,還是不受疫情影響的一方,按照法律規(guī)定,,均應在發(fā)生或知悉合同受疫情影響履行困難后,,及時采取適當減損措施(如變更交付方式、延長交付期限、及時處理易損易耗標的物等),,防止損失擴大,,避免加重自身責任。同時,,在疫情影響減輕或消除后,,還應根據情況盡快恢復履行。
4,、注意固定和收集證據,,為潛在官司做好證據準備。合同主體應當提高證據意識,,做到有備無患,,避免糾紛進入訴訟或仲裁后因證據不利而陷入被動。一是注意固定和收集疫情,、防控措施及其造成(或不足以造成)合同履行困難的證據,,例如政府部門通知、公告,、命令等,,企業(yè)自身受疫情及其防控措施影響而停止生產銷售或者經營成本劇增等證據。二是注意固定和收集合同雙方溝通協(xié)商所產生的證據(如往來函件,、郵件,、聊天記錄等),特別是受到疫情影響的一方當事人依照法律規(guī)定向對方發(fā)送通知或重新協(xié)商請求的,,應注意固定和收集通知或重新協(xié)商請求的內容和發(fā)送,、接收過程。三是如考慮變更合同,,應注意固定和收集證明繼續(xù)履行原合同將導致明顯不公的證據,,以及能夠證明變更后的合同具有公平性的證據。四是涉及受到疫情影響的國際貿易合同或承包合同當事人,,可向中國貿促會申請辦理與不可抗力相關的事實性證明,。五是對于一些不易固定、容易流失的證據(如工廠停工的場景),,以及一些關鍵證據,,可以考慮通過公證方式予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