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就賈某以H公司,、J電商平臺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的兩起網絡購物
合同糾紛案件作出了
一審判決,,其中一個案件法院支持了原告要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訟請求,另一個案件未支持該項訴訟請求。
那么,,消費者在同一電商平臺上的同一店鋪購買商品的情形下,,兩案究竟有何區(qū)別,使得法院在平臺責任承擔問題上作出了不同的裁判呢,?
案情回顧:
酷愛吃堅果的賈某,,于29的春節(jié)期間在某大型電商平臺H公司經營的店鋪中付款30元購買了一袋開心果(120g)。賈某收到了開心果之后,,卻并沒有“開心”,,因為他發(fā)現(xiàn)開心果的果實發(fā)黑,味道也很差,。
有一定
食品安全知識的賈某經過查詢,,竟然發(fā)現(xiàn)所購開心果中標注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號查詢不到。另外,,開心果包裝中所列明的產品標準GB/T是枸杞的標準,,而非開心果的標準。
感覺受到商家欺騙的賈某首先向電商平臺投訴了商家H公司,,卻沒有得到回復,,29年3月中旬賈某再次向電商平臺進行投訴,但仍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一直關注此事的賈某在29年4月初再次進入H公司的店鋪,,發(fā)現(xiàn)店鋪仍在銷售該款開心果,賈某再次下單購買了一袋開心果,,發(fā)現(xiàn)收到的開心果還是和上次購買的產品存在同樣的問題,。
于是賈某以H公司、J電商平臺為共同被告向北京提起訴訟,。
在庭審之中,,H公司承認了其經營的店鋪中銷售的開心果存在質量問題,同意給賈某一定數(shù)額的賠償,。但賈某堅持要求1000元的賠償,,且主張J電商平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賈某認為電商平臺在受理其兩次投訴后毫無作為,,仍然允許該款開心果在平臺上銷售,,侵害了消費者的權利。
電商平臺則始終堅持平臺已經履行了平臺經營者對入駐商家經營主體身份的審核義務,,平臺也未參與涉案開心果相關信息的制作及發(fā)布過程,,對店鋪的行為并不知情也沒有過錯,賈某要求平臺承擔連帶責任無事實與法律依據,。
爭議焦點:
(一)商家是否應當承擔退還貨款與懲罰性賠償?shù)呢熑?br>
關于商家是否應當承擔退還貨款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支付賠償金的責任問題,。根據法律規(guī)定,,食品經營者應當履行進貨查驗義務。在賈某提起訴訟的兩個案件中,,涉案產品標注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模糊不清,,或與在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查詢到的許可證信息明顯不同,顯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且無需技術檢驗檢測即可發(fā)現(xiàn),,店鋪應當明知其銷售的涉案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沒有盡到經營者的查驗義務,。
對于賈某要求H公司退貨款30元并賠償1000元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
(二)電商平臺是否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問題
根據法律規(guī)定,,電商平臺經營者依法承擔連帶責任應具備以下要件:
1,、平臺內經營者存在特定違法行為,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
2,、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具有前述違法行為,;
3、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采取必要措施,,如刪除,、屏蔽、斷開鏈接,、暫時中止對該平臺內經營者提供服務等限制交易,、停止交易的足以控制違法行為和阻止損害發(fā)生的有效措施。
這里的“知道”是指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已經知曉平臺內經營者的相關違法事實,,既可以是平臺經營者履行相應審核義務而發(fā)現(xiàn),,也包括接到特定主體通知或者舉報存在上述違法行為的情形。判斷平臺經營者是否“應當知道”,,應綜合考慮平臺經營者提供服務的性質,、危險程度,,平臺對違法行為的控制能力,,平臺對于同一經營者的重復違法行為采取的管控措施。
在賈某提起訴訟的兩個案件中,,J電商平臺是否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主要考量其是否知道或應當知道店鋪存在違法行為并采取了必要措施,。
第一次下單時:電商平臺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對于賈某在29年春節(jié)第一次下單購買的商品,賈某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在其購買時電商平臺應知或明知H公司存在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情況,??紤]到電商平臺中存在海量商品銷售,,且H公司具有食品銷售資質,在此情況下無法證明電商平臺應知或明知H公司存在違法行為,,電商平臺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次下單時:電商平臺應承擔連帶責任
賈某在29年4月第二次下單購買的商品,是在其發(fā)現(xiàn)問題向電商平臺進行投訴后所購買的,。電商平臺應當在合理期間內核實相關情況,,如經營者確實存在明顯違法行為,應及時采取必要措施,。
賈某提供了實物照片,,涉案產品存在的違法情形十分明顯,通過查詢生產企業(yè)的生產許可證即可發(fā)現(xiàn),,故電商平臺應當可以對該店鋪是否存在違法行為作出判斷并采取必要措施,。
但賈某在兩次投訴后,間隔兩個多月仍能在該網店購買到相同產品,,可以證明電商平臺在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所售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卻未采取必要措施,,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食品經營者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明(以下稱合格證明文件)”,;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規(guī)格,、凈含量、生產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lián)系方式,;
(四)保質期;
(五)產品標準代號,;
(六)貯存條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
(八)生產許可證編號,;
(九)法律,、法規(guī)或者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應當標明的其他事項?!?br>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shù)慕痤~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京小槌提示:
在上述兩起案件中,,法院基于電商平臺是否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店鋪所售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的不同情況,,對平臺責任的承擔作出了不同的裁判。電商平臺應當積極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電子商務法》規(guī)定的各項責任與義務,,加強對平臺內經營者及相關交易的管理,,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在接到消費者投訴店鋪存在違法行為后,,應當在合理期限內積極處理,,核實相關情況,在平臺有能力判斷平臺內經營者存在違法行為的情況下應當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否則可能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