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新修訂的《關于
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下稱《規(guī)定》)將正式生效。其在2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新《規(guī)定》指出,,電子數(shù)據的范圍包括: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絡平臺發(fā)布的信息,;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絡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志等信息,;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shù)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書,。此外還將“其他以數(shù)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shù)哪軌蜃C明案件事實的信息”,,以上規(guī)定拓寬了電子證據的認定范圍,,也為當事人收集,、準備證據材料提供了有力指引。
手機錄屏視頻是新《規(guī)定》中視頻電子證據的一種,,能夠比較直接反映用戶使用手機的過程,。本文將通過一則案例介紹此類證據在訴訟中的認定和審查過程。
案情回顧:
29年2月,,為享受價格優(yōu)惠和便捷服務,,孫先生購買了某電商平臺的年度會員資格。在獲得會員資格后,,孫先生定期領取優(yōu)惠券,,同時享受免運費等專享服務。29年3月,,孫先生發(fā)現(xiàn)會員資格無法下單,,影響正常使用,于是將這一問題向平臺反映,。平臺獲悉后表示將會處理,,但未實質性解決該問題。于是,,孫先生以平臺無法提供會員服務構成欺詐向法院提起訴訟,,并賠償經濟損失500元。平臺公司辯稱孫先生不能正常使用可能是手機版本過舊,,平臺在《用戶注冊協(xié)議》中對這一問題已經進行了說明,。法院經審理查明,孫先生向法院提交的手機錄屏視頻證據可以證明其會員資格無法正常使用,,平臺構成違約,,判決平臺公司賠償孫先生150元。
法律解讀:
本案的爭議焦點首先是孫先生提供的證據能否證明其會員賬戶異常期間存在不能下單情況的事實,。遠程在線庭審中,,孫先生使用存儲舉證視頻的原手機不間斷演示錄制“登錄賬戶-選擇商品-提交訂單”的過程,經核查確認與其提供的涉案手機錄屏視頻證據顯示的過程相符,,確實出現(xiàn)賬戶無法下單使用的情況,。為審查手機錄屏視頻的生成時間、存儲及保管情況,,法庭通過遠程視頻核驗了孫先生所用手機中的錄屏視頻原件,,其文件屬性中顯示的文件名稱和錄制時間與孫先生提交法院的視頻證據副本的內容一致,而且視頻中的賬戶名,、下單收件信息均屬于孫先生本人,。因此,法院認為孫先生的當庭演示可以證明涉案視頻的來源和形成過程,,孫先生的手機錄屏視頻足以證明會員異常,。
平臺是否構成欺詐和是否存在違約事實,,是本案的另一個爭議焦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
而對于自身不能下單,,孫先生已經提交了證據證明,。《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平臺作為網絡服務提供方,,反駁用戶無法下單的原因是軟件版本過低,也應當承擔舉證責任,。平臺公司未能對此舉證,,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本案賠償責任的確定,,是在綜合考慮會員權益,、下單情況等因素的基礎上酌情確定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guī)定賠償損失的范圍包括
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可得利益損失是指一方未全面履行合同等違約行為導致守約方所喪失的財產性損失,,即在合同履行前并不為當事人所擁有的,,而為當事人所期望在合同全面履行以后可以實現(xiàn)和取得的財產權利。孫先生因無法下單遭受損失,,應在合理范圍內獲得賠償,。
消費提示:
新《規(guī)定》要求,當事人以視聽資料作為證據的,,應當提供存儲該視聽資料的原始載體,;以電子數(shù)據作為證據的,應當提供原件,。相關證據取證過程要堅持無損性原則,、專業(yè)性原則和完整性原則。本案中,,孫先生使用原始載體即原手機,,在其本人在相同環(huán)境下的演示過程被錄屏視頻完整記錄,,而且各項信息也可以相互印證,應當認定為存在相關事實,。
這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在使用網絡服務出現(xiàn)問題時要及時存證,,同時也要注意審查服務協(xié)議,查看免責條款,,及時備份合同,,避免權益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