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
- 【發(fā)布文號】令2019年第267號
- 【發(fā)布日期】2019-11-07
- 【生效日期】2020-01-01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guī)
港珠澳大橋廣東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辦法
港珠澳大橋廣東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辦法
廣東省人民政府
第一條 為了加強港珠澳大橋廣東水域通航安全管理,保障港珠澳大橋和過往船舶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港珠澳大橋廣東水域的船舶航行,、停泊、作業(yè),以及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的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船舶包括浮動設施。
第三條 海事管理機構依法對港珠澳大橋通航安全實施監(jiān)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自然資源、交通運輸,、農業(yè)農村,、應急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負責有關港珠澳大橋通航安全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港珠澳大橋管理單位按照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港珠澳大橋通航安全相關責任,。
需航經港珠澳大橋的船舶,,其所有人、經營人,、管理人應當履行安全職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船舶,、船員遵守本辦法,,保障港珠澳大橋通航安全。
第五條 港珠澳大橋設置三座航道橋和一個隧道區(qū),。
航道橋自東向西依次為青州航道橋,、江海航道橋和九洲航道橋。
隧道區(qū)為港珠澳大橋警3號燈浮標、4號燈浮標連線至港珠澳大橋警7號燈浮標,、8號燈浮標連線之間的范圍,。
需航經港珠澳大橋的船舶應當在橋梁航道或者隧道區(qū)航行。
第六條 港珠澳大橋航道橋通航孔設置及通航凈空尺度如下:
(一)青州航道橋:一個主通航孔和兩個副通航孔,,主通航孔通航凈空寬度318米,、凈空高度42米;副通航孔通航凈空寬度85米,、凈空高度20米,。
(二)江海航道橋:兩個主通航孔和兩個副通航孔,主通航孔通航凈空寬度173米,、凈空高度24.5米,;副通航孔通航凈空寬度85米、凈空高度20米,。
(三)九洲航道橋:一個主通航孔和兩個副通航孔,,主通航孔通航凈空寬度210米、凈空高度40米,;副通航孔通航凈空寬度85米,、凈空高度20米。
第七條 港珠澳大橋三座航道橋對應設置青州,、江海,、九洲三條橋梁航道:
(一)青州橋梁航道長度為橋軸線兩側各1852米,航道走向為0°——180°,;
(二)江海橋梁航道長度為橋軸線兩側各1000米,,航道走向為165°——345°;
(三)九洲橋梁航道為九洲港航道中橋軸線兩側各1000米的航道,,航道走向為149°——329°,。
第八條 港珠澳大橋廣東水域設置兩級通航安全警戒線,一級警戒線位于橋軸線兩側,,距橋軸線1000米,;二級警戒線位于橋軸線兩側,距橋軸線5000米,。
第九條 除應急處置,、執(zhí)行公務,以及依法經海事管理機構許可的水上水下活動外,,任何船舶不得進入一級警戒線內的橋梁航道和隧道區(qū)以外水域,。
禁止在一級警戒線內從事下列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的行為:
(一)淌航、掉頭,;
(二)通航橋孔內追越或者并列行駛,;
(三)逆向通過單向通航橋孔,;
(四)橫越橋梁航道;
(五)船舶羅經校驗,、試航船舶效用試驗,;
(六)編解隊、過駁作業(yè),;
(七)從事捕撈、水產養(yǎng)殖,、水生作物種植,;
(八)其他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的活動。
第十條 除在港區(qū),、碼頭,、錨地或者依法經海事管理機構許可的水上水下活動外,任何船舶不得在二級警戒線以內錨泊和作業(yè),;確因緊急情況需要錨泊的,,應當立即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并按照規(guī)定顯示信號,,用甚高頻等方式通報船舶動態(tài),,并采取有效措施盡快駛離。
港珠澳大橋所在區(qū)域發(fā)布藍色以上臺風預警信號,,或者升掛臺風信號2號以上風球時,,任何船舶不得在二級警戒線以內錨泊和作業(yè)。
第十一條 需要在二級警戒線以內錨泊,、系泊和作業(yè)的船舶,,應當落實安全措施,防止發(fā)生走錨,、斷纜及其他危及港珠澳大橋安全的事故或者險情,。非自航船舶錨泊時應當配備滿足安全要求的拖輪值守。
第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二級警戒線以內進行水上水下活動前,,應當通報港珠澳大橋管理單位,。
第十三條 船舶進入二級警戒線以內,應當加強瞭望,,謹慎駕駛,,及時了解水域范圍內的交通狀況,以安全航速行駛,,并遵守海事管理機構的報告要求,。
第十四條 船舶進入橋梁航道和隧道區(qū)前,應當保持主機,、舵,、錨、航行信號、通信,、導航設備,、拖帶設備以及應急設備處于良好技術狀態(tài);船舶進入橋梁航道前,,船長應當在崗值班,,及早與過往船舶取得聯(lián)系,明確各自動態(tài)及會讓意圖,。
第十五條 船舶通過橋梁航道前,,應當根據潮汐、水位變化情況核實橋梁航道,、通航橋孔的實際通航凈空高度和寬度,;根據本船的噸位和當時水面以上的最大高度,保留足夠的富裕高度和富裕水深,,選擇適合本船安全航行的橋梁航道及通航橋孔通過,。
船舶通過隧道區(qū)前,應當根據本船的噸位,,保留足夠的富裕水深,。
第十六條 船舶通過港珠澳大橋通航孔時,應當在橋涵標引導下航行,,遵守下列航行規(guī)則:
(一)青州航道橋主通航孔雙向通航,;其東側副通航孔為由南向北(上行)船舶單向通航,其西側副通航孔為由北向南(下行)船舶單向通航,。
(二)江海航道橋東側主通航孔,、副通航孔均為由南向北(上行)船舶單向通航;其西側主通航孔,、副通航孔均為由北向南(下行)船舶單向通航,。
(三)九洲航道橋主通航孔雙向通航;其東側副通航孔為由南向北(上行)船舶單向通航,,其西側副通航孔為由北向南(下行)船舶單向通航,。
(四)航經單向通航橋孔時,沿橋孔中軸線航行,;航經雙向通航橋孔時,,要避免在橋孔下方交會,無法避免時,,盡可能靠右航行,,并與橋墩邊緣保持足夠的安全間距。
第十七條 高速客船通過橋梁航道時,,航速不得超過25節(jié),,不得低于5節(jié),。
除高速客船外,其他船舶通過隧道區(qū)時航速不得超過15節(jié),,通過橋梁航道時航速不得超過12節(jié),,不得低于5節(jié)。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不得進入橋梁航道:
(一)港珠澳大橋所在區(qū)域升掛臺風信號3號以上風球或者風力達到8級以上的,;
(二)發(fā)現(xiàn)一級警戒線內航道、航標等存在異常情況妨礙本船正常通過的,;
(三)本船操縱能力受限或者航行設備出現(xiàn)故障,,不能確保安全通過的;
(四)載運爆炸品的,;
(五)拖帶總長度超過200米或者拖帶總寬度超過40米的拖帶船隊,或者夜間拖帶的,;
(六)相關主管部門發(fā)布的禁止船舶通過橋梁航道的其他情形,。
一級警戒線內能見距離小于1000米時,除高速客船外,,其他船舶不得進入橋梁航道,;能見距離小于500米時,高速客船及其他船舶均不得進入橋梁航道,。
船舶航行應當遵循有關環(huán)境保護法律法規(guī),,落實環(huán)境保護有關管理要求。
第十九條 港珠澳大橋管理單位應當履行下列通航安全管理責任:
(一)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排查整改安全隱患,,確保港珠澳大橋滿足設計的通航標準;
(二)按照規(guī)定和相關標準,,設置和維護港珠澳大橋防撞,、監(jiān)控設施等安全設施,確保標識清晰,、效能完好,;
(三)加強一級警戒線內水域通航安全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影響通航安全異常情況時,,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并向過往船舶發(fā)出安全預警信息,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四)對港珠澳大橋結構,、防撞設施等進行有礙通航安全的維修、作業(yè)時,,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向海事管理機構申請,,經批準后方可進行,;
(五)建立緊急救援機制,應對緊急情況,。
第二十條 船舶發(fā)生水上交通事故或者險情,,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組織自救、互救,,避免或者減輕可能對港珠澳大橋造成的危害,,并立即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fā)現(xiàn)港珠澳大橋導助航設施移位,、損壞,、滅失及其他有礙通航安全的異常情況,應當立即向港珠澳大橋管理單位,、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第二十二條 負責港珠澳大橋導助航設施維護的單位,應當定期巡查,、維護,,并保障港珠澳大橋導助航設施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
負責港珠澳大橋航道管理的單位應當定期測量橋梁航道水深,,并將相關資料及時報送海事管理機構,。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海事行政處罰規(guī)定》的有關規(guī)定處罰,。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航速,,是指船舶航行時的對地速度。
(二)拖帶總長度,,是指從頂推或者吊拖船隊的最前端至最末端之間的水平距離,。
(三)拖帶總寬度,是指拖帶船隊整體最寬處的寬度,。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xié)會發(fā)布網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