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作者:杜江茜 莊慶鴻
- 【發(fā)布文號】--
- 【發(fā)布日期】2014-11-01 09:06:21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所屬類別】立法追蹤
-專家熱議網絡安全法為何難產:面臨三大“軟肋”-
“我們的法律來得太慢了,,太慢了,!12年了,,還沒出來?!痹?0月31日舉行第五屆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上,,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wèi)局總工程師郭啟全感嘆道。他所指的,,是2003年國防部和公安部就在研究的信息安全條例。
剛落幕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加強互聯(lián)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規(guī),。”
“依法治網”,、“互聯(lián)網立法”成為四中全會之后的延伸熱詞,。但為何一部網絡安全法,至今“未出生”,?今天,,專家學者展開熱議剖析。
拿什么保護你,,我的個人信息,?
今年3月,攜程網大量用戶資料被泄露,,一時間人人擔心起自己的私人信息:“不會被放在網上吧,?”
這并非我國首次用戶個人信息在網絡上被泄露。追溯至2013年10月,,如家,、漢庭等大批酒店的開房記錄被第三方存儲,并且因為漏洞而泄露,。
根據10月27日云計算安全政策與法律工作組公布的《2014中國云計算安全政策與法律藍皮書》,,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立法。
沒有法,,怎么規(guī)范網絡身份管理,?這成為網絡安全管理繞不過去的議題。
“如果單純從政府管控的角度去強制執(zhí)行網絡實名,,反而會對個人安全和國家安全造成危害,?!惫膊康谌芯克W絡身份技術事業(yè)部主任鄒翔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他舉了韓國的例子,。韓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強制推行網絡實名制的國家,,2006年年底就立法要求在網民在進行網絡留言時,需要身份驗證,。
但在2011年7月,,韓國最大網站被黑客攻擊,3500萬名網民信息泄露,,對國家安全造成危險,,后來這條法律被最高法院廢除。
網絡安全立法的三大“軟肋”
郭啟全在會上表示,,作為執(zhí)法部門,,面對逐年遞增的網絡犯罪數量和不斷出現(xiàn)的新型犯罪形式,網絡信息領域現(xiàn)行的相關法律難免有“捉襟見肘”之感,。
法律出臺緩慢和公民守法意識薄弱成為當下網絡信息發(fā)展的痼疾,。在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新欣看來,網絡安全立法的進程快慢與公眾思想的成熟程度密切相關,,貿然推進,,存在著欲速則不達的風險。
事實上,,我國對于完善網絡安全的立法工作一直在不斷嘗試和努力中,。
2013年9月,最高法和最高檢發(fā)布《關于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的若干法律試用解釋》,,今年2月發(fā)布了《關于辦理利用互聯(lián)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今年5月,對網絡犯罪案件如何適用刑事程序作了專門規(guī)制,。這些司法解釋為嚴懲網絡犯罪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據,。
但是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絡安全協(xié)調局調研員張勝看來,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的立法面臨三大軟肋,。
“首先,,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體系尚未完善?!睆垊俦硎?,在我國現(xiàn)行涉及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中,,部門規(guī)章所占比例大,且在制定的規(guī)章中,,縱向的統(tǒng)籌法律和橫向的有機協(xié)調還不夠,。
第二個“軟肋”是,我國網絡法律結構單一,,難以適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需要和日益嚴重的網絡安全問題,。網絡安全保護實踐的依據多為保護條例或管理辦法,缺少系統(tǒng)規(guī)范網絡行為的基本法律,,如《網絡安全法》《網絡犯罪法》《電子信息個人出版法》《電子信息個人隱私法》等,。
同時,這些條例或管理辦法更多使用綜合性基本性條款,,缺少具體的取舍性條款,難以適應技術發(fā)展和越來越多的網絡問題,。
第三個“軟肋”是,,我國現(xiàn)行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guī)中,有的條款無法與傳統(tǒng)的法律規(guī)則相協(xié)調,?!袄缇W絡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爭議,至今還沒解決,?!?
“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對各種網絡事件的應對機制,很多法律法規(guī)在可操作性上也還存在問題,?!睆垊俦硎尽?
“網絡信息的立法需要基礎設施去支撐”
一面是眼下網絡犯罪數量的增加,,一面是適用法律的缺乏,,在鄒翔看來,“網絡信息的立法需要基礎設施去支撐”,。
在美國,、德國、意大利等發(fā)達國家,,不但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同時,一整套電子信息驗證標準也對法律形成了有力支撐,。
鄒翔介紹,,歐盟早在2005年就推出相關戰(zhàn)略保證網絡社會的身份管理。
以德國為例,,德國2010年發(fā)布新一代身份證,,身份證采用eID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這是一種在網絡上用遠程證明個人真實身份的權威性電子信息文件。
同時,,德國強調個人信息最小化和個人信息確認的原則,。“你在網上買酒,,只需要提最基礎的信息,,比如年齡已經超過18歲就行,不用太詳細,。此外,,匹配加密模塊、密碼可信模塊,,電子簽名設備,、簽名驗證標準等配套檢驗技術也很完善,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民個人網絡信息的安全,,更對法律形成了有效支撐,。”鄒翔說,。
據他介紹,,目前,我國eID芯片的推動,,集中在關鍵技術和系統(tǒng)的建設上,。它作為國家的重點項目,工信部為此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F(xiàn)在我國的標準體系已經有30多項,。同時,通過跟工商銀行的合作,,800萬張帶有eID的儲蓄卡已被推向了市場,。
“總的來說,網絡身份管理需要法律,,作為政府要出臺法律進行引導,,從個人的隱私保護出發(fā),加快對電子商務相關的應用,,保證我國身份安全的應用體系,。”鄒翔說,。
“我們的基礎網絡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構成了實實在在的網絡社會,這和現(xiàn)實社會密切相關。和現(xiàn)實社會一樣,,網絡社會也是法治社會,,也需要法律來維護,我們需要依法用網,,依法管網,,而且要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信息管理辦法?!惫鶈⑷粲?。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lián)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認為,互聯(lián)網法律體系,,“不是由運營商,、互聯(lián)網服務機構或者由政府部門去控制一切,更不是網民完全自我表達一切,,而應是一種多方面利益平衡的狀態(tài),。”
收藏
分享
“好律師網”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生的風險及責任,。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xié)會發(fā)布網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