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陜西省建設廳
- 【發(fā)布文號】陜建發(fā)[2005]113號
- 【發(fā)布日期】2005-08-18
- 【生效日期】2005-08-18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陜西省
-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陜西省建設系統(tǒng)信訪工作制度(試行)
陜西省建設系統(tǒng)信訪工作制度(試行)
(陜建發(fā)[2005]113號)
各設區(qū)市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局(建委、建設局),、城市建設管理局(市政委,、市政局、園林局,、公用事業(yè)總公司),、房地產(chǎn)管理局、房改辦,,楊凌示范區(qū)規(guī)劃建設局,,廳直各單位,機關各處室::
《陜西省建設系統(tǒng)信訪工作制度(試行)》,,已經(jīng)廳務會討論通過,,現(xiàn)印發(fā)你們,請遵照執(zhí)行,。
請各單位按照文件規(guī)定,于8月底之前將本單位信訪聯(lián)絡員名單及聯(lián)系電話報省建設廳辦公室,。
聯(lián)系人: 蔣萬澤 電話:029-87294019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傳 真: 029-87294030
陜西省建設廳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
陜西省建設系統(tǒng)信訪工作制度(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一,、為了加強建設系統(tǒng)的信訪工作,暢通信訪渠道,,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wěn)定,根據(jù)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規(guī)定,制定本制度,。
二,、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指定負責對外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的機構負責日常信訪的接待、處理和管理工作,。建設廳辦公室是省建設廳對外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的機構,。
本制度所稱來信是指信訪人通過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等形式提出的信訪事項。
本制度所稱來訪是指信訪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
三,、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向社會公布信訪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時間和地點、查詢方式,,并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規(guī)章,,處理信訪事項的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四,、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信訪處理原則,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認真負責,,切實做好信訪工作,,并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辦結省廳轉辦的信訪事項。
五,、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確定一名專(兼)職信訪聯(lián)絡員,,負責本單位信訪工作。
六,、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協(xié)調處理工作機制,,認真做好各種矛盾糾紛的排查和超前化解工作,把工作重點從事后處置轉到事前預防上,。要高度重視并熱情耐心地做好群眾初次來信來訪的接待處理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把問題解決在基層。
第二章 信訪工作的基本任務和信訪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
七,、信訪工作的基本任務
(一) 受理群眾反映的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職能有關的意見,、建議和訴求,綜合協(xié)調本單位信訪工作,,指導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信訪工作,。
(二) 負責及時向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交辦、轉辦,、督辦來信來訪事項,。
(三) 負責督辦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轉辦的信訪事項,及時上報辦理結果,。
(四) 做好信訪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及時做好突發(fā)事件和集體上訪的信息報送;緊急時可口頭先報情況,,事后補報文字材料,;對重大事項應當追蹤連續(xù)報送后續(xù)處理情況。
八,、信訪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
(一) 認真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以及建設系統(tǒng)的有關政策法規(guī),堅持原則,,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二) 熱情接待來訪群眾,,認真登記來信來訪的訴求,傾聽并分析所反映的問題,,耐心解釋政策,,及時與其它有關部門溝通情況;
(三) 做好對來訪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導群眾學法,、懂法、用法,、守法,,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要求,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信訪工作秩序。
第三章 處理信訪問題的基本要求
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之間應當保持信訪工作的聯(lián)系暢通,,一經(jīng)發(fā)生進京或到省集體上訪、異常訪及突發(fā)事件,,及時協(xié)調市有關部門派人到現(xiàn)場進行處理,。
十、對越級上訪的人員,,應當做好耐心細致的宣傳工作和思想疏導工作,,勸其依法向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如有必要,,單位信訪工作機構或有關處(科)室應當及時通知政府其它有關部門做好接待工作,,防止矛盾擴大。
信訪事項已經(jīng)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guī)定期限內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不予受理。
十一,、各單位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及時登記。凡屬反映本單位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意見和建議,,或者不服本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或者依法對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復查意見不服,要求本級機關進行復核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并在15日內轉送有關處(科)室處理;對不屬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職能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
對收到的信訪事項,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信訪人的姓名 (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十二,、信訪事項涉及本單位以外的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行為的,,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處理的部門提出。情況重大,、緊急的信訪事項,,由各單位及時轉送有權處理的部門,,并抄送所涉及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上級部門。
十三,、對已受理的信訪事項,,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處(科)室經(jīng)過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政策,、法規(guī),,分別作出以下處理,并書面答復信訪人:
(一) 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政策,、法規(guī)的,子以支持,并督促有關部門或單位執(zhí)行,;
(二) 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jù)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 請求缺乏事實根據(jù)或者不符合政策,、法規(guī)的,,不予支持。
十四,、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jīng)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并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十五,、 信訪人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做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部門的上一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部門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并予以書面答復。
十六,、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部門的上一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部門可以按照《信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舉行信訪聽證,,經(jīng)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guī)定的期限內。
十七,、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再受理,,但應當向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十八、 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jīng)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第四章 來信處理程序
十九,、各單位負責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來信后,應及時將來信人姓名,、地址,、反映的主要內容、辦理情況等登記在《來信登記表》上,。
二十,、下列內容的信件應報單位負責人或單位負責信訪工作機構領導閱批。
(一) 有關建設行業(yè)的管理,、科技和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見和建議,;
(二) 帶有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的重大問題,;
(三) 建設系統(tǒng)的重要情況和動態(tài),;
(四) 國內外知名人士的重要來信;
(五) 反映對重大問題頂,、拖不辦,、明顯違反政策的來信;
(六) 其它需經(jīng)領導同志閱批的信件,。
按要求上報的信件經(jīng)領導批示后,,有關處(科)室應指定經(jīng)辦人按領導批示意見具體落實。在經(jīng)辦處(科)室規(guī)定期限內無反饋結果的,,由信訪工作機構經(jīng)辦人負責催辦,。
二十一,、下列內容的信件由各單位負責信訪工作機構轉交有關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有關處(科)室處理,并在規(guī)定時限內反饋辦理結果,。
(一) 應當由有關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及其它有關規(guī)定進行調查處理的重要的情況,、問題,;
(二) 檢舉、控告嚴重違法亂紀,、擾亂秩序或者以權謀私的問題,;
(三) 可能發(fā)生意外,給國家,、單位和個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問題,;
(四) 其它需要交辦處理的問題。
信件交辦后,,如果在規(guī)定期限內末反饋結果,,由原經(jīng)辦人及時催辦。
二十二,、經(jīng)辦人對反饋的結果應認真審查,,可以結案的,報有關領導審定,。對處理明顯不當或者不能結案的,,應當商請有關單位或部門做進一步處理。
信訪人對上報處理結果表示不同意見的,,應當認真研究,,慎重做結案處理。
對已結案信件,,經(jīng)辦人應當將該案辦理過程中形成的有關材料整理保存,。
二十三、對只需下級有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知曉或自行處理,,而不要求上報結果的信訪件,,由本單位信訪工作機構或有關處(科)室用固定格式的轉辦單,轉交給有關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酌情處理,,不需反饋處理結果。
第五章 來訪處理程序
二十四,、來訪人應當按照要求,,填寫《來訪人員登記表》。集體來訪的群眾應當填寫清楚每個來訪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通信地址、工作單位和反映問題的內容,。
二十五,、信訪接待人員必須堅持文明接待,認真耐心地傾聽來訪人員的敘述,,閱看來訪人員攜帶的材料,,做好接談記錄,認真負責地向群眾做好政策解釋和思想疏導工作,。根據(jù)來訪人所反映的問題,,及時通知有關處(科)室接待處理。
二十六,、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立案交辦或者請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派人來本單位共同協(xié)調處理:
(一) 問題比較復雜的疑難特殊案件和人數(shù)眾多的集體來訪,,經(jīng)動員不返回或者情況不清,,而又需要及時處理的;
(二) 從幾個渠道,,由不同人員多次來訪同一問題,,經(jīng)多次交辦而無處理結果的;
(三) 來訪人有異常表現(xiàn)或者意外情況,,需要與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當面研究的,;
(四) 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理有明顯失誤,且處理難度較大的,;
(五) 其它需要請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來協(xié)調處理的情況,。
二十七、對省廳立案交辦的信訪事項,,有關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反饋處理結果,。
二十八、要做好集體來訪的接待工作,。
本制度所稱集體來訪,,是指同一地區(qū)、反映同一問題的群眾在5人或者5人以上的,。
接待集體來訪時,,應當有兩位接待人員接待。集體來訪的群眾必須自行推舉不超過5人作為代表參加接談,。
接待處理集體來訪時,,要注意加強與有關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聯(lián)系、溝通,避免矛盾激化,,事態(tài)擴大,。如需要請有關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來共同處理時,應當通過信訪聯(lián)絡員協(xié)調,。集體來訪反映的問題涉及本單位多個處(科)室業(yè)務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及時向領導報告,由單位領導協(xié)調有關處(科)室共同處理,。
第六章 復核辦理程序
二十九,、收到信訪人要求進行復核的請求后,應當立即報告有關領導,,按領導批示有關處(科)室對信訪人的請求事項進行復核,。
三十、承辦處(科)室應當認真研究信訪人要求復核的理由和下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復查意見,。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
三十一,、承辦處(科)室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并報分管領導審核同意后書面答復信訪人。
三十二,、 承辦處(科)室在辦理過程中認為有必要舉行聽證的,,報分管領導同意后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
第七章 信訪突發(fā)事件處理程序
三十三,、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成立處置信訪突發(fā)事件領導小組,作好應對和處置信訪突發(fā)事件工作,。
建設廳處置信訪突發(fā)事件領導小組由本單位分管信訪工作的領導任組長,,辦公室主任和有關處(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置信訪突發(fā)事件的協(xié)調工作,,單位信訪工作機構負責人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三十四,、信訪接待人員發(fā)現(xiàn)來訪人患有危,、急疾病,,以及受到意外傷害或者服藥自殺的,應當采取緊急措施,,及時與急救中心和政府有關部門聯(lián)系處理,,并向領導報告。
三十五,、對信訪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接待人員可視情節(jié)輕重進行勸阻、批評教育,、請公安機關配合處置:
(一) 不按《信訪條例》規(guī)定到指定場所上訪,,干擾社會秩序和機關工作秩序的;
(二) 同一市,、縣反映同一問題的來訪人數(shù)超過5人的,;
(三) 反映的問題已按國家有關政策、法規(guī)作了處理,,仍提出無理要求,,經(jīng)耐心說服教育無效,長期糾纏取鬧的,;
(四) 反映的問題按有關政策,、法規(guī)不應解決,但仍堅持無理要求,,長期糾纏取鬧,妨礙正常工作秩序的,;
(五) 在來訪人中串聯(lián)鬧事,,攔截領導同志糾纏的;
(六) 揚言爆炸,、殺人,、自殺,企圖制造事端,,挺而走險的,;
(七) 攜帶危險品、爆炸品以及各種管制器械到接待場所或者機關辦公區(qū)的,;
(八) 對接待人員進行糾纏,、侮辱、毆打,、威脅的,;
(九) 破壞辦公設施以及有其他違法亂紀行為的;
(十) 其它嚴重影響辦公秩序行為的,。
三十六,、接待人員遇有下列特殊情況時,,應立即報告有關部門。
(一) 來訪人揚言要到省上領導同志處上訪,、制造事端的,,應當及時向廳領導匯報,并及時向省信訪局和公安機關報告,;
(二) 發(fā)現(xiàn)被公安機關通緝的人犯來訪時,,應當立即向當?shù)毓矙C關報告;
(三) 其它需要向有關部門報告的特殊情況,。
三十七,、對規(guī)模較大、情緒激烈,,或者圍堵辦公場所的集體來訪事件,,除按本制度第二十八條的要求做好接待工作外,信訪工作機構應立即報告單位領導,,并與有關處(科)室共同聽取上訪人員所反映的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同時,,要求有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派得力人員盡快到場,,解答群眾反映的問題,積極疏導上訪人員盡早返回本地妥善處理,。在說服教育無效,、集體來訪人員繼續(xù)圍堵辦公場所的,要協(xié)助公安機關依法果斷處置,。
收藏
分享
“好律師網(wǎng)”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chǎn)生的風險及責任,。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xié)會發(fā)布網(wǎng)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jīng)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