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作者:劉奕湛
- 【發(fā)布文號】--
- 【發(fā)布日期】2012-10-31 11:07:23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來源:新華社
- 【所屬類別】立法追蹤
-國務院法制辦,、質檢總局負責人就《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答記者問-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對此,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國務院法制辦、質檢總局負責人,。
保障汽車產品使用安全
問:為什么還要出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
答:2004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等四部門發(fā)布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guī)定》,,我國開始實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截至2011年底,共實施召回419次,,累計召回缺陷汽車產品621.1萬輛,,對保證汽車產品使用安全,促使生產者高度重視和不斷提高汽車產品質量,,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從實踐中看,,管理規(guī)定在召回程序,、監(jiān)管措施等方面也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管理規(guī)定作為部門規(guī)章,,受立法層級低的限制,,對隱瞞汽車產品缺陷、不實施召回等違法行為的處罰過低(最高為3萬元罰款),,威懾力明顯不足,,影響召回制度的有效實施。為此,,在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將部門規(guī)章上升為行政法規(guī),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保障汽車產品的使用安全十分必要。
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均應實施召回
問:在什么情況下應當召回汽車產品,?
答:批量性汽車產品存在缺陷是汽車產品召回的法定原因。所謂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標識等原因導致的在同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生產者對其制造的汽車產品質量負責。具體而言,對在中國境內制造,、出售的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由生產者負責召回;進口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由進口商負責召回,。
對“缺陷”以外的汽車產品質量問題,由生產者,、銷售者依照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以及合同約定,,承擔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等相應的法律責任,。
明確召回程序 保障消費者權益
問:條例對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程序作了哪些方面的規(guī)定?
答:召回程序是否明確具體,,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確保生產者履行召回責任的前提。對此,,條例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了規(guī)定:
一是明確了召回啟動程序,。生產者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組織調查分析,,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缺陷汽車產品,,并實施召回;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經缺陷調查認為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也應當通知生產者實施召回,。生產者認為其汽車產品不存在缺陷的,可以在規(guī)定期限內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提出異議,,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論證,、技術檢測或者鑒定。生產者既不按照通知實施召回又不在規(guī)定期限內提出異議的,,或者經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組織論證,、技術檢測或者鑒定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應當責令生產者實施召回,,生產者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缺陷汽車產品,并實施召回,。
二是規(guī)定了召回實施程序,。生產者實施召回,應當按照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的規(guī)定制定召回計劃,,并按照召回計劃實施召回,。對實施召回的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及時采取修正或者補充標識,、修理,、更換、退貨等措施消除缺陷,。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應當對召回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并組織與生產者無利害關系的專家對生產者消除缺陷的效果進行評估。
三是規(guī)定了召回報告程序,。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的規(guī)定提交召回階段性報告和召回總結報告,。
拒不召回 最高可處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10%罰款
問:條例對違法行為規(guī)定了哪些處罰措施?
答:針對生產者召回缺陷汽車產品存在的違法行為,,條例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在提高罰款額度的同時,增加了吊銷行政許可等處罰措施,。特別是針對生產者未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缺陷汽車產品,隱瞞缺陷情況,,拒不召回等嚴重違法行為,,條例規(guī)定對生產者處以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jié)嚴重的,由許可機關吊銷有關許可,。這樣規(guī)定,,可以有效促使生產者履行缺陷汽車產品的召回責任。(完)
收藏
分享
“好律師網”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生的風險及責任,。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會發(fā)布網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