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站點
APP客戶版
找律師,、咨詢律師、打官司,, 就上好律師網
APP律師版
隨時隨地,,接單服務,就在好 律師APP律師版
關注好律師微信
熱點法律問題分析,,盡在好律 師微信公眾號
近日,,渭南市臨渭區(qū)人民檢察院以保險詐騙罪、故意殺人罪批準逮捕了犯罪嫌疑人楊某,。時年32歲的楊某畢業(yè)于渭南師范學院,,因其是獨生子,父母對其呵護備至,、百依百順,,使其一路順遂地讀完了大學。但是,,楊某在步入社會后,,因初嘗生活的艱辛不易,竟產生了殺人騙保就可以快速賺錢的想法,。在偶然發(fā)現購買保險后如遇意外,,保險公司會進行巨額賠償后,他當即為父母辦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殘疾等多份保險,。隨后,楊某通過給父母投毒亞硝酸鹽來偽造煤氣中毒的假象,,但百密一疏,,民警通過楊某雙親身亡卻不見悲痛發(fā)現了端倪。
男子為騙保殺雙親:曾在牛肉里下毒父母沒舍得吃
“鴉知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辛苦撫育二十幾年的兒子,為了騙取保險賠償,,殘忍毒殺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近日,渭南市臨渭區(qū)人民檢察院以保險詐騙罪和故意殺人罪批準逮捕了犯罪嫌疑人楊某,。
毒殺父母偽造煤氣中毒掩蓋罪行
2017年5月21日凌晨,,楊某撥通了報警電話聲稱自己的父母因煤氣中毒而死亡,警方很快趕到現場,,同時邀請渭南市臨渭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派員提前介入引導警方偵查取證,,到達現場后,有一對看起來60多歲的男女倒在地上,,煤氣罐打開著,,現場情況極像是兩人因煤氣中毒身亡。在警方勘驗過程中,,偵查監(jiān)督科干警王永安憑借多年來辦案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發(fā)現一個細節(jié),,一個正常人如果自己的至親遭遇不幸,肯定會悲痛欲絕,,第一時間撥打120送醫(yī)院搶救,,但楊某的行為讓人匪夷所思,他不但表現的異常冷靜,,反而第一時間撥打了110報警和保險報案電話,,所以王永安大膽的推斷這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煤氣中毒案子,極有可能是一起精心策劃的兇殺案,,并督促公安干警對楊某進行重點排查,。
經過公安機關和檢察院的相互配合,在許多細節(jié)和證據面前,,犯罪嫌疑人楊某終于低下了頭,。
財迷心竅心生惡念弒殺雙親
時年32歲的楊某畢業(yè)于渭南師范學院,他是父母的獨生子,,從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舍不得讓他受半點委屈,省吃儉用供他讀完大學,。楊某一路走來都很順利,,步入社會后才初次嘗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想到自己受的冷落和遭遇的白眼,,他心理極度扭曲,,每天都在自己腦海里構思怎樣可以快速賺錢。某天他在瀏覽網頁時偶然發(fā)現購買保險以后如果遇到意外,,保險公司會進行巨額賠償,,頓生邪念,當即為父母辦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殘疾等多份保險,,楊某還在網上查閱大量資料,了解到亞硝酸鹽的中毒癥狀和煤氣中毒一樣,,又從網上購入大量亞硝酸鹽,,一場由他精心預謀的騙局拉開了帷幕。
楊某是外地人,,父母牽掛他,,從外地趕過來看望他,在楊某租的房子住了幾天,,眼看第二天父母就要買票回家了,,楊某害怕自己精心策劃的騙局落空。5月20日18時許,,他主動提出請自己的父母在家吃飯,,提前把事先準備好的亞硝酸鹽拌入買來的牛肉中,,吃飯期間還把牛肉夾到父母碗中,但父母太愛自己的兒子了,,舍不得,,就一口沒吃,楊某不僅沒有半點悔意,,反而一計不成另施一計,,他又到廚房,借著給父母倒水的名義,,在水里摻入亞硝酸鹽,,攪拌好以后端給父母,眼睜睜看著父母喝下去,,看著父母痛苦掙扎的樣子,,楊某冷漠的站在那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過了數分鐘,,父母不再掙扎了,,楊某又打開煤氣罐制造了一個煤氣中毒致人死亡的現場。(羊城晚報)
死者其他家屬能否拿到保險金
楊某毒殺了疼愛自己的父母只為騙保,,一次不成,,再次下毒,終致父母雙雙身亡,,然而卻因雙親身亡,,沉著冷靜,不見悲痛,,導致案發(fā),,真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關于騙保行為,,需要關注三個問題:保險欺詐罪的構成、保險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與效力,,最重要的是,,除騙保人以外的其他被保險人親屬是否可以拿到保險金?
一,、保險欺詐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
保險詐騙罪與非罪行為的界限,。關鍵在于騙取保險金的數額是否達到了較大,未達較大數額,,可按一般的違反保險法的行為處理,,達到較大數額構成保險詐騙罪。當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單位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
此外,,認定保險詐騙罪中涉及有關犯罪的問題。實施保險詐騙活動,,故意以縱火,、殺人、傷害,、傳播傳染病、虐待,、遺棄等行為方式制造財產損失,、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的結果,,騙取保險金的,依照《刑法》第198條第2款規(guī)定,,按數罪并罰處罰,,如放火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故意殺人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故意傷害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等等。
二,、保險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與法律效力
騙保即保險欺詐行為,,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采用虛構保險標的,、故意制造人員或者財產保險事故等欺騙手段,蒙騙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的行為,。
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guī)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五種行為之一者,,均屬保險欺詐行為。
1,、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2,、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3,、未發(fā)生保險事故而謊稱發(fā)生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4、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5,、偽造、變造與保險事故有關的證明,、資料和其他證據,,或者指使、唆使,、收買他人提供虛假證明,、資料或者其他證據,騙取保險金的,。
如果存在上文中保險欺詐行為的第四項,、第五項所列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對保險詐騙罪定義、量刑有明確規(guī)定,。有以上保險詐騙活動之一的:
1,、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4,、單位犯第一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5,、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
此外,關于保險欺詐行為的法律效力問題,。根據《保險法》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其他權利人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然而,,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的,,或者故意殺害被保險人未遂的,,該受益人喪失受益權,。
三、其他親屬能否拿到保險金
騙保者不能取得保險金,,那么,,被保險人的其他親屬能否拿到保險金?這個問題存在倆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如果騙保行為已經構成保險詐騙罪,,這保險合同屬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保險合同應該無效,,保險公司無需承擔償付義務,。
另一種觀點認為,從合同法的角度來看,,保險合同雖然是行為人辦理的,,但受害人、被保險人是知情并同意的,,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不管行為人當初買保險的目的是什么,被保險人是無辜的,,更不可能存在惡意騙保的想法,,所以,應依法享有保險的受益權,。被保險人發(fā)生“意外”,,符合獲得保險金的條件。其間,,行為人因為犯罪喪失收益權,,而作為被保險人第一順位繼承人,,有權要求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其實,,這個問題的焦點在于如何認定保單中的投保人與受益人,。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認定:
首先,保險合同系書面合同,,應以書面記載為準,。只要保險單明確記載投保人為行為人,即使是網上投保,,保險單內容均基于投保人在網上填寫內容而生成,,故可推定投保流程中記載的投保人為騙保行為人,也就是說,,根據保險合同書面記載來確定投保人,。
其次,根據刑法關于保險詐騙罪的規(guī)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構成保險詐騙罪??梢?,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構成保險詐騙罪的主體并非只有投保人,,受益人亦可構成保險詐騙罪的主體,。
再次,需要確定被保險人本人對保單的存在是否明確知曉,,可佐證被保險人應對行為人為投保人系為知悉,,進而佐證被保險人對于本案投保系其真實意思表示,可以以此確認投保人,。
最后,,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喪失受益權,。根據保險法第42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依照繼承法的規(guī)定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所以,,如果保單已無其他受益人,,根據繼承法,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喪失受益權,。
保險詐騙罪與非罪行為的界限在于騙取保險金的數額是否達到了較大,即個人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單位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才可能構成該罪,。此外,如何解決受益人因為詐騙行為不能取得保險金,,被保險人的其他親屬是否可以拿到保險金的問題,。司法實踐中,需要確定受益人是被保險人,、投保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而如果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又喪失受益權的,保單又無其他受益人,,根據繼承法,,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喪失受益權,。
上一篇: 在校學生受到侵害 學校應承擔的責任形式辨析
下一篇: 贈與“小三”的財物,,配偶可否要回,?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京ICP證150520號 | 京ICP備15016857號-2 | 京網文(2015)0522-202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8006號 | 軟著登字第1079818號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3450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50699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4008771559
Copyright?2015-2020 好律師 haolvshi.com.cn版權所有
好律師
首次登錄,,您需要設置登錄密碼
請使用好律師APP掃碼登錄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男子為騙保毒殺雙親,,死者家屬能否拿到保險金?
近日,,渭南市臨渭區(qū)人民檢察院以保險詐騙罪、故意殺人罪批準逮捕了犯罪嫌疑人楊某,。時年32歲的楊某畢業(yè)于渭南師范學院,,因其是獨生子,父母對其呵護備至,、百依百順,,使其一路順遂地讀完了大學。但是,,楊某在步入社會后,,因初嘗生活的艱辛不易,竟產生了殺人騙保就可以快速賺錢的想法,。在偶然發(fā)現購買保險后如遇意外,,保險公司會進行巨額賠償后,他當即為父母辦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殘疾等多份保險,。隨后,楊某通過給父母投毒亞硝酸鹽來偽造煤氣中毒的假象,,但百密一疏,,民警通過楊某雙親身亡卻不見悲痛發(fā)現了端倪。
男子為騙保殺雙親:曾在牛肉里下毒父母沒舍得吃
“鴉知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辛苦撫育二十幾年的兒子,為了騙取保險賠償,,殘忍毒殺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近日,渭南市臨渭區(qū)人民檢察院以保險詐騙罪和故意殺人罪批準逮捕了犯罪嫌疑人楊某,。
毒殺父母偽造煤氣中毒掩蓋罪行
2017年5月21日凌晨,,楊某撥通了報警電話聲稱自己的父母因煤氣中毒而死亡,警方很快趕到現場,,同時邀請渭南市臨渭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派員提前介入引導警方偵查取證,,到達現場后,有一對看起來60多歲的男女倒在地上,,煤氣罐打開著,,現場情況極像是兩人因煤氣中毒身亡。在警方勘驗過程中,,偵查監(jiān)督科干警王永安憑借多年來辦案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發(fā)現一個細節(jié),,一個正常人如果自己的至親遭遇不幸,肯定會悲痛欲絕,,第一時間撥打120送醫(yī)院搶救,,但楊某的行為讓人匪夷所思,他不但表現的異常冷靜,,反而第一時間撥打了110報警和保險報案電話,,所以王永安大膽的推斷這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煤氣中毒案子,極有可能是一起精心策劃的兇殺案,,并督促公安干警對楊某進行重點排查,。
經過公安機關和檢察院的相互配合,在許多細節(jié)和證據面前,,犯罪嫌疑人楊某終于低下了頭,。
財迷心竅心生惡念弒殺雙親
時年32歲的楊某畢業(yè)于渭南師范學院,他是父母的獨生子,,從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舍不得讓他受半點委屈,省吃儉用供他讀完大學,。楊某一路走來都很順利,,步入社會后才初次嘗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想到自己受的冷落和遭遇的白眼,,他心理極度扭曲,,每天都在自己腦海里構思怎樣可以快速賺錢。某天他在瀏覽網頁時偶然發(fā)現購買保險以后如果遇到意外,,保險公司會進行巨額賠償,,頓生邪念,當即為父母辦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殘疾等多份保險,,楊某還在網上查閱大量資料,了解到亞硝酸鹽的中毒癥狀和煤氣中毒一樣,,又從網上購入大量亞硝酸鹽,,一場由他精心預謀的騙局拉開了帷幕。
楊某是外地人,,父母牽掛他,,從外地趕過來看望他,在楊某租的房子住了幾天,,眼看第二天父母就要買票回家了,,楊某害怕自己精心策劃的騙局落空。5月20日18時許,,他主動提出請自己的父母在家吃飯,,提前把事先準備好的亞硝酸鹽拌入買來的牛肉中,,吃飯期間還把牛肉夾到父母碗中,但父母太愛自己的兒子了,,舍不得,,就一口沒吃,楊某不僅沒有半點悔意,,反而一計不成另施一計,,他又到廚房,借著給父母倒水的名義,,在水里摻入亞硝酸鹽,,攪拌好以后端給父母,眼睜睜看著父母喝下去,,看著父母痛苦掙扎的樣子,,楊某冷漠的站在那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過了數分鐘,,父母不再掙扎了,,楊某又打開煤氣罐制造了一個煤氣中毒致人死亡的現場。(羊城晚報)
死者其他家屬能否拿到保險金
楊某毒殺了疼愛自己的父母只為騙保,,一次不成,,再次下毒,終致父母雙雙身亡,,然而卻因雙親身亡,,沉著冷靜,不見悲痛,,導致案發(fā),,真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關于騙保行為,,需要關注三個問題:保險欺詐罪的構成、保險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與效力,,最重要的是,,除騙保人以外的其他被保險人親屬是否可以拿到保險金?
一,、保險欺詐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
保險詐騙罪與非罪行為的界限,。關鍵在于騙取保險金的數額是否達到了較大,未達較大數額,,可按一般的違反保險法的行為處理,,達到較大數額構成保險詐騙罪。當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單位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
此外,,認定保險詐騙罪中涉及有關犯罪的問題。實施保險詐騙活動,,故意以縱火,、殺人、傷害,、傳播傳染病、虐待,、遺棄等行為方式制造財產損失,、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的結果,,騙取保險金的,依照《刑法》第198條第2款規(guī)定,,按數罪并罰處罰,,如放火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故意殺人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故意傷害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等等。
二,、保險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與法律效力
騙保即保險欺詐行為,,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采用虛構保險標的,、故意制造人員或者財產保險事故等欺騙手段,蒙騙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的行為,。
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guī)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五種行為之一者,,均屬保險欺詐行為。
1,、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2,、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3,、未發(fā)生保險事故而謊稱發(fā)生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4、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5,、偽造、變造與保險事故有關的證明,、資料和其他證據,,或者指使、唆使,、收買他人提供虛假證明,、資料或者其他證據,騙取保險金的,。
如果存在上文中保險欺詐行為的第四項,、第五項所列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對保險詐騙罪定義、量刑有明確規(guī)定,。有以上保險詐騙活動之一的:
1,、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4,、單位犯第一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5,、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
此外,關于保險欺詐行為的法律效力問題,。根據《保險法》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其他權利人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然而,,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的,,或者故意殺害被保險人未遂的,,該受益人喪失受益權,。
三、其他親屬能否拿到保險金
騙保者不能取得保險金,,那么,,被保險人的其他親屬能否拿到保險金?這個問題存在倆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如果騙保行為已經構成保險詐騙罪,,這保險合同屬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保險合同應該無效,,保險公司無需承擔償付義務,。
另一種觀點認為,從合同法的角度來看,,保險合同雖然是行為人辦理的,,但受害人、被保險人是知情并同意的,,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不管行為人當初買保險的目的是什么,被保險人是無辜的,,更不可能存在惡意騙保的想法,,所以,應依法享有保險的受益權,。被保險人發(fā)生“意外”,,符合獲得保險金的條件。其間,,行為人因為犯罪喪失收益權,,而作為被保險人第一順位繼承人,,有權要求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其實,,這個問題的焦點在于如何認定保單中的投保人與受益人,。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認定:
首先,保險合同系書面合同,,應以書面記載為準,。只要保險單明確記載投保人為行為人,即使是網上投保,,保險單內容均基于投保人在網上填寫內容而生成,,故可推定投保流程中記載的投保人為騙保行為人,也就是說,,根據保險合同書面記載來確定投保人,。
其次,根據刑法關于保險詐騙罪的規(guī)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構成保險詐騙罪??梢?,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構成保險詐騙罪的主體并非只有投保人,,受益人亦可構成保險詐騙罪的主體,。
再次,需要確定被保險人本人對保單的存在是否明確知曉,,可佐證被保險人應對行為人為投保人系為知悉,,進而佐證被保險人對于本案投保系其真實意思表示,可以以此確認投保人,。
最后,,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喪失受益權,。根據保險法第42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依照繼承法的規(guī)定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所以,,如果保單已無其他受益人,,根據繼承法,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喪失受益權,。
保險詐騙罪與非罪行為的界限在于騙取保險金的數額是否達到了較大,即個人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單位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才可能構成該罪,。此外,如何解決受益人因為詐騙行為不能取得保險金,,被保險人的其他親屬是否可以拿到保險金的問題,。司法實踐中,需要確定受益人是被保險人,、投保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而如果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又喪失受益權的,保單又無其他受益人,,根據繼承法,,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喪失受益權,。
上一篇: 在校學生受到侵害 學校應承擔的責任形式辨析
下一篇: 贈與“小三”的財物,,配偶可否要回,?
文章評論()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平臺大事
誠信守法經營,,打擊假冒偽劣,,維護生活正...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1,、積極回復問律師且質量較好,;
2、提供訂單服務的數量及質量較高,;
3,、積極向“業(yè)界觀點”板塊投稿;
4,、服務方黃頁各項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