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站點
APP客戶版
找律師、咨詢律師,、打官司,, 就上好律師網(wǎng)
APP律師版
隨時隨地,接單服務,,就在好 律師APP律師版
關注好律師微信
熱點法律問題分析,,盡在好律 師微信公眾號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法院依法糾正了多起有重大影響的冤錯案件,,“聶樹斌案”無疑是最受關注的案件之一,。該案的依法糾正,彰顯了司法機關直面歷史疑案,、堅決糾正錯案的決心,,充分展示了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果。在推進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今天,,落實罪刑法定,、證據(jù)裁判、疑罪從無等原則顯得尤為重要,,而這在聶樹斌案中都有生動體現(xiàn),。為此,我們特邀五位嘉賓,,就該案涉及的相關問題發(fā)表看法,,以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聶樹斌案應當載入史冊
陳光中
最高人民法院平反此案,,體現(xiàn)了證據(jù)裁判,、獨立審判的價值,再審判決書不回避問題,,細致回應聶樹斌家屬及律師的質(zhì)疑,,是努力追求司法公正的體現(xiàn),,值得肯定,。回顧聶案整個過程,,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為確保司法公正,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應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請求,,指令山東高院對聶樹斌案進行異地復查,并要求復查過程依法公開,,充分體現(xiàn)客觀公正,。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jīng)復查認為,原審認定聶樹斌犯故意殺人罪,、強奸婦女罪的證據(jù)不確實,、不充分,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查,。最高人民法院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復查意見進行了審查,,于2016年6月6日作出再審決定,提審聶樹斌案,。最高法院作出這樣的決定,,體現(xiàn)了最高法院在深入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堅持嚴格司法,、公正司法,,敢于擔當,敢于獨立審判,。
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高院開啟異地復查,,并同意山東高院在復查過程中召開聽證會,聽取申訴人及其代理律師以及原辦案單位意見,,以保障復查工作客觀公正,。該聽證程序本身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因為我們的法律沒有規(guī)定這個程序,。這種創(chuàng)新性審查程序在決定是否啟動再審上更加體現(xiàn)程序公正,,更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實現(xiàn)實體公正,,且不違背法定再審程序之精神,。這在我國刑事訴訟歷史上是第一例,也就是說,,指定異地復查,,特別是公開聽證是一項創(chuàng)新性試驗。聽證會后,,我曾就該案證據(jù)存在的五大疑點,,包括不能排除刑訊逼供等問題撰文呼吁應該通過再審程序查清聶樹斌案的重大疑點,對案件作出公正處理,。
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定罪標準是“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聶樹斌案再審判決認為原審判決沒有達到“兩個基本”的要求,,認定有罪必須達到“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jù)確鑿”,,旨在強調(diào)辦案不要糾纏案件事實證據(jù)的細枝末節(jié),,而要卡死案件的基本事實和基本證據(jù),這是對證明對象的適度縮小,,不是證明標準的降低,?!皟蓚€基本”與1979年《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我國一貫堅持的“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并無實質(zhì)差異,,只要準確理解,、嚴格把握,同樣能夠防止發(fā)生錯案,。再審判決書要表達的意思是,,聶樹斌案原審不僅沒有達到“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甚至連“兩個基本”都沒有達到。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主要是為了公正司法,,嚴防冤假錯案發(fā)生,,提高司法公信力。這就必須努力做到庭審所作出的“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案件事實客觀真相或者稱案件本源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案件發(fā)生時的事實情況,,它不以辦案人員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辦案人員不能否認,、改變案件的客觀真相,,而只能對其加以發(fā)現(xiàn)、查明和認定,。案件本原事實是過去發(fā)生的,,辦案人員只能以證據(jù)作為唯一手段來認定案件事實、還原案件事實真相,。依據(jù)證據(jù)準確認定案件事實,,這就是證據(jù)裁判原則之要義。冤假錯案絕大多數(shù)錯在司法機關認定的案件犯罪事實不符合客觀真相,??梢赃@樣說,冤假錯案的具體情況是各色各樣的,,而司法機關對案件事實的認定背離客觀真相則都是一樣的,。1979年刑事訴訟法雖然沒有明確規(guī)定疑罪從無原則,但規(guī)定了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聶樹斌案就是按證據(jù)不足作出無罪判決的,。
聶樹斌案的再審改判表達了最高人民法院有錯必糾的立場和態(tài)度,,凸顯了糾正冤假錯案的決心與擔當。最高人民法院在復查和提審上非常下功夫,,特別是對證據(jù)里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給出了合理解釋,,而不是為當時的歷史條件原因而開脫責任,,這是一種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聶樹斌案不僅以其案情復雜離奇,、平反過程曲折引起世人矚目,;而且能夠起到警示、宣傳,、教育的標桿作用,。這個案件應當載入史冊。
再審程序的完善與冤錯案件的糾正
陳衛(wèi)東
聶樹斌一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審,,這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實屬罕見。這體現(xiàn)了最高人民法院對聶樹斌一案的高度重視,。聶樹斌一案不同于普通案件,,它在國內(nèi)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可以說聶樹斌案的再審判決充分體現(xiàn)了最高人民法院能夠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證據(jù)為根據(jù),,堅持疑罪從無這樣一種法治的精神,也展現(xiàn)了人民法院實事求是,,有錯必糾這樣一種超凡的勇氣和魄力,。
黨的十八大以后,司法改革開始全面展開,,當前司法改革的重點之一在于完善人權的司法保障,,中央特別強調(diào)對于已生效錯誤裁判的糾正。在這種背景下,,司法機關主動糾正錯誤判決的意識得到了增強,,司法機關主動啟動了呼格吉勒圖、念斌,、張氏叔侄,、陳滿等一系列冤假錯案的再審程序。這表明我國司法機關越來越關注司法的人權保障,,越來越重視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無論原案件是由哪一級偵查機關、公訴機關,、審判機關辦理,,只要發(fā)現(xiàn)在案件的辦理過程中確有錯誤,司法機關就必須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去履行職責,,去糾正這些錯誤,。
當前再審案件的數(shù)量增多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對再審的條件與程序都作了進一步的細化,,更加便于再審程序的啟動和案件的審理,,這使得人民法院在依法糾錯,、人民檢察院在依法行使監(jiān)督權的方面有法可依。與此同時,,司法人員的公正司法,、人權保障理念也在不斷提升,無論是重罪輕判的案件還是輕罪重判的案件,,都應當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究的精神來加以糾正。另一方面,,應當看到,,現(xiàn)在糾正的冤假錯案都并非是近幾年發(fā)生的,而是在10年,、15年甚至20年前發(fā)生的,。在當時,司法機關的運作模式,、執(zhí)法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重打擊,輕保護”,、“重實體,,輕程序”的思想盛行,這是導致冤假錯案發(fā)生的重要原因?,F(xiàn)在司法機關依法對這些案件集中進行糾正,,并不是說冤假錯案集中出現(xiàn)了。
以前刑事案件再審程序的啟動,,往往都是因出現(xiàn)了真兇落網(wǎng)或是亡者歸來的情形,。依靠極其偶然的因素來觸發(fā)再審程序的啟動,這是不正常的,,按照現(xiàn)行刑訴法的規(guī)定,,再審案件的啟動更多的是從證據(jù)是否確實充分入手來進行判斷。換言之,,即重新對疑罪案件進行審視,,判斷其是否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42條的再審情形。再審程序回歸到本來的面貌,,對法律規(guī)定的定罪量刑標準嚴格把握,,只要定罪證據(jù)不能排除合理懷疑,就必須宣告被告人無罪,。過去指令原審法院再審的模式不利于案件的糾錯與再審的進行,,一般情況原審法院對案件事實的認定以及法律的適用已經(jīng)形成了預斷,且自我糾錯本就很困難,。為了減小刑事再審程序啟動和糾錯的阻力,,2012年刑事訴訟法對再審程序進行了重大修改,改變了過去再審程序主要是由上級法院審理與上級法院指令原審法院審理的情形,,規(guī)定除非指令原審法院再審更為適宜,,上級法院指令再審的案件必須指令原審法院以外的其他人民法院審理。異地管轄的原則可以使再審審理更加客觀,、公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原審法院的工作負擔,如海南的陳滿案,,就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指令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再審,。這種制度設計與司法操作,較好地保證了再審案件的質(zhì)量,。
對于再審的異地管轄法律已有明確規(guī)定,,而再審復查是否也可以異地指定,法律雖然未作出規(guī)定,,但在聶樹斌案糾錯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就已經(jīng)開了個好頭。指令異地復查的目的就在于避免其自查的缺陷,,無論最終是否提起再審,,異地審查的公信力都要高于原審法院的自查。雖然異地審查的模式并非常態(tài),,但基于公平正義的理念與法治精神的考量,,這種操作是適當?shù)摹M瑫r,,立法機關應當考慮將該模式常態(tài)化,,使異地審查也能夠于法有據(jù)。我相信,,隨著刑事再審程序的回歸,,將有更多的司法機關主動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去履行職責,去糾正錯誤,。
冤錯案件應注重從源頭預防
王敏遠
首先應當明確的是,,發(fā)生于20多年前的聶樹斌案是一個應當糾正的冤錯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刑事再審)對本案進行了公正的審判,!這一公正的審判對聶樹斌而言當然是遲到的正義,,但畢竟,正義還是來到了,,對此,,應予肯定;更重要的是,,這對于我國當下的法治發(fā)展,,將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我們應當進一步努力,使之成為今后糾正類似的冤錯案件的“范本”,,為強化預防冤錯案件提供契機,。
確定聶樹斌案為冤錯,“真兇再現(xiàn)”是緣由,,但是,,如果將目光僅僅局限于“真兇”王書金的出現(xiàn),糾結(jié)于通過審判確定王書金是真正的兇手,,不僅難以糾錯,,而且,很可能會引出新的問題,。因此,,我們對于聶樹斌案的糾錯,需要關注更多的方面,。對于聶樹斌案的糾錯來說,,更重要的關注點是原判究竟錯在何處,是否能夠通過再審予以確定,。經(jīng)過再審,,可以發(fā)現(xiàn),原判依據(jù)的物證等“客觀性”證據(jù)十分可疑,;原判所依據(jù)的供述,,則完全不合情理—辦案機關對其最初(五天)的審訊記錄,到底去了哪里,?是不合情理的原因之一,。諸如此類的問題被揭示,是聶樹斌案再審并糾錯的重要理由,。然而,,我們應當看到,這不是聶樹斌案再審并糾錯的全部原因,。
聶樹斌案件得以再審并糾錯,,原因甚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的原因,,是社會普遍且持續(xù)的關注,這其中,,既有其親屬的不懈努力,,也有法律界、新聞界、學術界的諸多努力,;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人們關于司法的觀念的進步,這其中,,既有對冤錯案件認識的不斷提升,,更有對糾錯價值的重新認識,;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是本輪司法改革所帶來的契機。本輪司法改革在中央的主導下,,正在廣泛推行,,其中,有諸多對聶樹斌案件得以再審并糾錯有重要影響的舉措,。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設置,使地方難以糾錯的案件,,由最高法院的巡回法庭通過公正的司法程序予以糾正,;又如,疑罪從無觀念的確立,,這個觀念的意義雖然主要在于預防新的冤錯案件的發(fā)生,,但對于糾正冤錯案件,也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我們現(xiàn)在分析聶樹斌案糾錯的緣由,、理由及其原因,不是為了打“馬后炮”,,而是為今后其他類似案件的糾錯提供“樣本”,,也是為預防發(fā)生類似冤錯案件提出要求。
就其他類似冤錯案件的糾錯而言,,聶樹斌案的再審及糾錯所提供的“樣本”,,既有實體方面的價值,例如,,糾正冤錯案件,,并不需要借助于“死者復活”、“真兇再現(xiàn)”,,即使不能認定王書金是本案的真兇,,但若聶樹斌案原判所依據(jù)的物證等實物證據(jù)十分可疑、供述等言詞證據(jù)難以置信,、案件中存在不能排除另有真兇等重大疑問的情況,,就應糾錯。另外,聶樹斌案的再審及糾錯所提供的“樣本”,,也有程序方面的意義,。聶樹斌案通過異地復查、再審,,由律師全面介入并充分閱卷,,這些程序方面的“非常規(guī)”做法,可以成為今后其他類似案件糾錯的范例,,甚至,,可以成為刑事再審程序完善的重要依據(jù)。
就預防再次發(fā)生冤錯案件來說,,聶樹斌案的再審,,通過揭示原審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偵查,、審查起訴等程序中存在的問題,,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雖然現(xiàn)在的辦案環(huán)境,、辦案條件與當時已有重大差異,,但聶樹斌案的教訓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由此,,可以提出一系列預防冤錯的要求,。一方面,預防冤錯案件應從源頭著手,,應努力提高偵查水平和能力,,偵查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案,以避免產(chǎn)生冤錯案件,;另一方面,,司法機關應當切實肩負起法定職責,發(fā)揮對偵查的有效制約作用,;最后,,但特別重要的是,應當強化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尤其是強化刑事辯護權的保障,。設想一下,如果聶樹斌當初從偵查階段就能夠得到強有力的辯護律師的有效幫助,,冤錯案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還有多少?
上一篇: 中國經(jīng)濟:增長質(zhì)量提高,,內(nèi)生動力加強
下一篇: 鐵嶺的哥見義勇為,,若導致他人損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京ICP證150520號 | 京ICP備15016857號-2 | 京網(wǎng)文(2015)0522-202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8006號 | 軟著登字第1079818號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13450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B2-20150699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4008771559
Copyright?2015-2020 好律師 haolvshi.com.cn版權所有
好律師
首次登錄,,您需要設置登錄密碼
請使用好律師APP掃碼登錄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陳光中,、陳衛(wèi)東、王敏遠:聶樹斌案三人談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法院依法糾正了多起有重大影響的冤錯案件,,“聶樹斌案”無疑是最受關注的案件之一,。該案的依法糾正,彰顯了司法機關直面歷史疑案,、堅決糾正錯案的決心,,充分展示了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果。在推進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今天,,落實罪刑法定,、證據(jù)裁判、疑罪從無等原則顯得尤為重要,,而這在聶樹斌案中都有生動體現(xiàn),。為此,我們特邀五位嘉賓,,就該案涉及的相關問題發(fā)表看法,,以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聶樹斌案應當載入史冊
陳光中
最高人民法院平反此案,,體現(xiàn)了證據(jù)裁判,、獨立審判的價值,再審判決書不回避問題,,細致回應聶樹斌家屬及律師的質(zhì)疑,,是努力追求司法公正的體現(xiàn),,值得肯定,。回顧聶案整個過程,,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為確保司法公正,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應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請求,,指令山東高院對聶樹斌案進行異地復查,并要求復查過程依法公開,,充分體現(xiàn)客觀公正,。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jīng)復查認為,原審認定聶樹斌犯故意殺人罪,、強奸婦女罪的證據(jù)不確實,、不充分,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查,。最高人民法院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復查意見進行了審查,,于2016年6月6日作出再審決定,提審聶樹斌案,。最高法院作出這樣的決定,,體現(xiàn)了最高法院在深入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堅持嚴格司法,、公正司法,,敢于擔當,敢于獨立審判,。
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高院開啟異地復查,,并同意山東高院在復查過程中召開聽證會,聽取申訴人及其代理律師以及原辦案單位意見,,以保障復查工作客觀公正,。該聽證程序本身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因為我們的法律沒有規(guī)定這個程序,。這種創(chuàng)新性審查程序在決定是否啟動再審上更加體現(xiàn)程序公正,,更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實現(xiàn)實體公正,,且不違背法定再審程序之精神,。這在我國刑事訴訟歷史上是第一例,也就是說,,指定異地復查,,特別是公開聽證是一項創(chuàng)新性試驗。聽證會后,,我曾就該案證據(jù)存在的五大疑點,,包括不能排除刑訊逼供等問題撰文呼吁應該通過再審程序查清聶樹斌案的重大疑點,對案件作出公正處理,。
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定罪標準是“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聶樹斌案再審判決認為原審判決沒有達到“兩個基本”的要求,,認定有罪必須達到“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jù)確鑿”,,旨在強調(diào)辦案不要糾纏案件事實證據(jù)的細枝末節(jié),,而要卡死案件的基本事實和基本證據(jù),這是對證明對象的適度縮小,,不是證明標準的降低,?!皟蓚€基本”與1979年《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我國一貫堅持的“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并無實質(zhì)差異,,只要準確理解,、嚴格把握,同樣能夠防止發(fā)生錯案,。再審判決書要表達的意思是,,聶樹斌案原審不僅沒有達到“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甚至連“兩個基本”都沒有達到。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主要是為了公正司法,,嚴防冤假錯案發(fā)生,,提高司法公信力。這就必須努力做到庭審所作出的“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案件事實客觀真相或者稱案件本源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案件發(fā)生時的事實情況,,它不以辦案人員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辦案人員不能否認,、改變案件的客觀真相,,而只能對其加以發(fā)現(xiàn)、查明和認定,。案件本原事實是過去發(fā)生的,,辦案人員只能以證據(jù)作為唯一手段來認定案件事實、還原案件事實真相,。依據(jù)證據(jù)準確認定案件事實,,這就是證據(jù)裁判原則之要義。冤假錯案絕大多數(shù)錯在司法機關認定的案件犯罪事實不符合客觀真相,??梢赃@樣說,冤假錯案的具體情況是各色各樣的,,而司法機關對案件事實的認定背離客觀真相則都是一樣的,。1979年刑事訴訟法雖然沒有明確規(guī)定疑罪從無原則,但規(guī)定了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聶樹斌案就是按證據(jù)不足作出無罪判決的,。
聶樹斌案的再審改判表達了最高人民法院有錯必糾的立場和態(tài)度,,凸顯了糾正冤假錯案的決心與擔當。最高人民法院在復查和提審上非常下功夫,,特別是對證據(jù)里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給出了合理解釋,,而不是為當時的歷史條件原因而開脫責任,,這是一種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聶樹斌案不僅以其案情復雜離奇,、平反過程曲折引起世人矚目,;而且能夠起到警示、宣傳,、教育的標桿作用,。這個案件應當載入史冊。
再審程序的完善與冤錯案件的糾正
陳衛(wèi)東
聶樹斌一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審,,這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實屬罕見。這體現(xiàn)了最高人民法院對聶樹斌一案的高度重視,。聶樹斌一案不同于普通案件,,它在國內(nèi)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可以說聶樹斌案的再審判決充分體現(xiàn)了最高人民法院能夠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證據(jù)為根據(jù),,堅持疑罪從無這樣一種法治的精神,也展現(xiàn)了人民法院實事求是,,有錯必糾這樣一種超凡的勇氣和魄力,。
黨的十八大以后,司法改革開始全面展開,,當前司法改革的重點之一在于完善人權的司法保障,,中央特別強調(diào)對于已生效錯誤裁判的糾正。在這種背景下,,司法機關主動糾正錯誤判決的意識得到了增強,,司法機關主動啟動了呼格吉勒圖、念斌,、張氏叔侄,、陳滿等一系列冤假錯案的再審程序。這表明我國司法機關越來越關注司法的人權保障,,越來越重視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無論原案件是由哪一級偵查機關、公訴機關,、審判機關辦理,,只要發(fā)現(xiàn)在案件的辦理過程中確有錯誤,司法機關就必須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去履行職責,,去糾正這些錯誤,。
當前再審案件的數(shù)量增多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對再審的條件與程序都作了進一步的細化,,更加便于再審程序的啟動和案件的審理,,這使得人民法院在依法糾錯,、人民檢察院在依法行使監(jiān)督權的方面有法可依。與此同時,,司法人員的公正司法,、人權保障理念也在不斷提升,無論是重罪輕判的案件還是輕罪重判的案件,,都應當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究的精神來加以糾正。另一方面,,應當看到,,現(xiàn)在糾正的冤假錯案都并非是近幾年發(fā)生的,而是在10年,、15年甚至20年前發(fā)生的,。在當時,司法機關的運作模式,、執(zhí)法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重打擊,輕保護”,、“重實體,,輕程序”的思想盛行,這是導致冤假錯案發(fā)生的重要原因?,F(xiàn)在司法機關依法對這些案件集中進行糾正,,并不是說冤假錯案集中出現(xiàn)了。
以前刑事案件再審程序的啟動,,往往都是因出現(xiàn)了真兇落網(wǎng)或是亡者歸來的情形,。依靠極其偶然的因素來觸發(fā)再審程序的啟動,這是不正常的,,按照現(xiàn)行刑訴法的規(guī)定,,再審案件的啟動更多的是從證據(jù)是否確實充分入手來進行判斷。換言之,,即重新對疑罪案件進行審視,,判斷其是否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42條的再審情形。再審程序回歸到本來的面貌,,對法律規(guī)定的定罪量刑標準嚴格把握,,只要定罪證據(jù)不能排除合理懷疑,就必須宣告被告人無罪,。過去指令原審法院再審的模式不利于案件的糾錯與再審的進行,,一般情況原審法院對案件事實的認定以及法律的適用已經(jīng)形成了預斷,且自我糾錯本就很困難,。為了減小刑事再審程序啟動和糾錯的阻力,,2012年刑事訴訟法對再審程序進行了重大修改,改變了過去再審程序主要是由上級法院審理與上級法院指令原審法院審理的情形,,規(guī)定除非指令原審法院再審更為適宜,,上級法院指令再審的案件必須指令原審法院以外的其他人民法院審理。異地管轄的原則可以使再審審理更加客觀,、公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原審法院的工作負擔,如海南的陳滿案,,就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指令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再審,。這種制度設計與司法操作,較好地保證了再審案件的質(zhì)量,。
對于再審的異地管轄法律已有明確規(guī)定,,而再審復查是否也可以異地指定,法律雖然未作出規(guī)定,,但在聶樹斌案糾錯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就已經(jīng)開了個好頭。指令異地復查的目的就在于避免其自查的缺陷,,無論最終是否提起再審,,異地審查的公信力都要高于原審法院的自查。雖然異地審查的模式并非常態(tài),,但基于公平正義的理念與法治精神的考量,,這種操作是適當?shù)摹M瑫r,,立法機關應當考慮將該模式常態(tài)化,,使異地審查也能夠于法有據(jù)。我相信,,隨著刑事再審程序的回歸,,將有更多的司法機關主動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去履行職責,去糾正錯誤,。
冤錯案件應注重從源頭預防
王敏遠
首先應當明確的是,,發(fā)生于20多年前的聶樹斌案是一個應當糾正的冤錯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刑事再審)對本案進行了公正的審判,!這一公正的審判對聶樹斌而言當然是遲到的正義,,但畢竟,正義還是來到了,,對此,,應予肯定;更重要的是,,這對于我國當下的法治發(fā)展,,將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我們應當進一步努力,使之成為今后糾正類似的冤錯案件的“范本”,,為強化預防冤錯案件提供契機,。
確定聶樹斌案為冤錯,“真兇再現(xiàn)”是緣由,,但是,,如果將目光僅僅局限于“真兇”王書金的出現(xiàn),糾結(jié)于通過審判確定王書金是真正的兇手,,不僅難以糾錯,,而且,很可能會引出新的問題,。因此,,我們對于聶樹斌案的糾錯,需要關注更多的方面,。對于聶樹斌案的糾錯來說,,更重要的關注點是原判究竟錯在何處,是否能夠通過再審予以確定,。經(jīng)過再審,,可以發(fā)現(xiàn),原判依據(jù)的物證等“客觀性”證據(jù)十分可疑,;原判所依據(jù)的供述,,則完全不合情理—辦案機關對其最初(五天)的審訊記錄,到底去了哪里,?是不合情理的原因之一,。諸如此類的問題被揭示,是聶樹斌案再審并糾錯的重要理由,。然而,,我們應當看到,這不是聶樹斌案再審并糾錯的全部原因,。
聶樹斌案件得以再審并糾錯,,原因甚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的原因,,是社會普遍且持續(xù)的關注,這其中,,既有其親屬的不懈努力,,也有法律界、新聞界、學術界的諸多努力,;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人們關于司法的觀念的進步,這其中,,既有對冤錯案件認識的不斷提升,,更有對糾錯價值的重新認識,;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是本輪司法改革所帶來的契機。本輪司法改革在中央的主導下,,正在廣泛推行,,其中,有諸多對聶樹斌案件得以再審并糾錯有重要影響的舉措,。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設置,使地方難以糾錯的案件,,由最高法院的巡回法庭通過公正的司法程序予以糾正,;又如,疑罪從無觀念的確立,,這個觀念的意義雖然主要在于預防新的冤錯案件的發(fā)生,,但對于糾正冤錯案件,也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我們現(xiàn)在分析聶樹斌案糾錯的緣由,、理由及其原因,不是為了打“馬后炮”,,而是為今后其他類似案件的糾錯提供“樣本”,,也是為預防發(fā)生類似冤錯案件提出要求。
就其他類似冤錯案件的糾錯而言,,聶樹斌案的再審及糾錯所提供的“樣本”,,既有實體方面的價值,例如,,糾正冤錯案件,,并不需要借助于“死者復活”、“真兇再現(xiàn)”,,即使不能認定王書金是本案的真兇,,但若聶樹斌案原判所依據(jù)的物證等實物證據(jù)十分可疑、供述等言詞證據(jù)難以置信,、案件中存在不能排除另有真兇等重大疑問的情況,,就應糾錯。另外,聶樹斌案的再審及糾錯所提供的“樣本”,,也有程序方面的意義,。聶樹斌案通過異地復查、再審,,由律師全面介入并充分閱卷,,這些程序方面的“非常規(guī)”做法,可以成為今后其他類似案件糾錯的范例,,甚至,,可以成為刑事再審程序完善的重要依據(jù)。
就預防再次發(fā)生冤錯案件來說,,聶樹斌案的再審,,通過揭示原審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偵查,、審查起訴等程序中存在的問題,,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雖然現(xiàn)在的辦案環(huán)境,、辦案條件與當時已有重大差異,,但聶樹斌案的教訓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由此,,可以提出一系列預防冤錯的要求,。一方面,預防冤錯案件應從源頭著手,,應努力提高偵查水平和能力,,偵查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案,以避免產(chǎn)生冤錯案件,;另一方面,,司法機關應當切實肩負起法定職責,發(fā)揮對偵查的有效制約作用,;最后,,但特別重要的是,應當強化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尤其是強化刑事辯護權的保障,。設想一下,如果聶樹斌當初從偵查階段就能夠得到強有力的辯護律師的有效幫助,,冤錯案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還有多少?
上一篇: 中國經(jīng)濟:增長質(zhì)量提高,,內(nèi)生動力加強
下一篇: 鐵嶺的哥見義勇為,,若導致他人損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文章評論()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平臺大事
誠信守法經(jīng)營,,打擊假冒偽劣,,維護生活正...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1、積極回復問律師且質(zhì)量較好,;
2,、提供訂單服務的數(shù)量及質(zhì)量較高;
3,、積極向“業(yè)界觀點”板塊投稿,;
4、服務方黃頁各項信息全面,、完善,。